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6月30日发布的数据,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49.7%,实现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创近三个月新高。在统计的21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处于扩张区间,较上月增加4个,制造业景气范围显著拓宽,彰显出中国经济强大的内生动力与蓬勃活力。
11项指标齐升,51.0%生产指数激活生产活力
从分项指数来看,6月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等11项指标均较上月上升,升幅在0.2至2.6个百分点之间。其中,生产指数达51.0%,新订单指数升至50.2%,环比分别上涨0.3和0.4个百分点,这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显著加快,市场需求迎来明显改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订单类指数回升,反映出扩大内需政策效果有所显现;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上升,则体现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呈现回暖趋势。”
在需求的带动下,企业采购意愿增强,采购量指数跃升至50.2%,环比大幅提升2.6个百分点;制造业出口也有所改善,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7%,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表示:“随着中美经贸关系阶段性缓和,外部干扰因素减弱,我国制造业回归正常运行轨道,经济内生动力稳定释放,市场需求整体止降回升。”
6月PMI指数小幅回升,表明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效果持续显现。张立群坦言:“订单类指数回升反映扩大内需政策效果有所显现;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上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回暖趋势。”同时,他也强调,我们应注意到PMI指数仍处于荣枯线下,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仍在下降,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仍在扩大,市场引导的需求收缩对制造业生产投资的制约依然突出。
三大行业连续两月扩张,51.4%装备制造引领增长
6月,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1.4%、50.9%和50.4%,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高耗能行业PMI为47.8%,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持续改善。文韬认为:“6月我国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是恢复态势普遍,四大行业指数均较上月上升,整体呈现协调向好的运行态势。”
其中,装备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3.0%,产需两端表现活跃;高技术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运行在52%左右,供需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在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消费品制造业也稳中有增,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运行在52%和51%以上的扩张区间,彰显出新动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带动作用。
在三大行业持续领跑的同时,高耗能行业的积极变化同样值得关注。尽管高耗能行业6月PMI为47.8%,仍处于临界点以下,但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的趋势,展现出行业转型升级的显著成效。文韬指出:“高耗能行业PMI的回升,是我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成果体现。近年来,通过环保政策约束、技术创新激励等多维度举措,高耗能行业正在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大型企业PMI较上月上升0.5%,企业效益显著改善
从企业规模层面看,大型企业PMI为51.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继续发挥支撑作用;中型企业PMI为48.6%,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在连续两个月弱势运行后显著恢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下降趋势,有利于企业效益改善。从非制造业与综合指数来看,6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加快。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6月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表现良好,整体来讲内需略强于外需,这也表明我国企业经营态势积极向上,国内市场运行平稳。”
展望下半年,文韬预计:“在无重大外部冲击的情况下,随着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我国制造业将保持稳中有增态势,市场需求适度增长,企业供给平稳上升,新动能持续扩张。”张立群也强调:“尽管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与市场需求存在博弈,但持续加大扩内需政策力度,将进一步激发制造业活力,推动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实习记者 芦春阳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