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形机器人的热度,让那些幕后的企业创始人不自觉地被推向台前。这些科技新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北京商报记者专访了三位来自一线的当局者,一边是行业之内,围绕产业拐点、商业化逻辑、量产时间表等,试图去给无数好奇的旁观者解惑;一边是行业之外,聚焦科技、流量、创业,想看看科技与大众现象级“亲密互动”到底意味着什么,会改变什么,又会创造什么。
程昊(右)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张笑嫣/摄)
“这个会议的规格好高啊”,首次参加中关村论坛年会的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速进化”)创始人兼董事长程昊,在北京商报记者专访现场感慨道。
创立加速进化不是程昊的第一次创业,之前他的身份是朝夕日历创始人,产品被字节跳动收购后,担任过飞书产品副总裁。这一经历并不意味着程昊是人形机器人的门外汉,早在少年时,他就坚信未来离不开机器人,清华招生时程昊咨询的是机器人,入校后研究的还是机器人。
从2024年踢足球到2025年跳舞,加速进化的发展逻辑是硬件、控制、应用螺旋式迭代,跳舞就是最新一轮迭代扩展出的应用场景。
有的机器人能跳舞、有的会功夫,在程昊看来是因为“公司研发策略不一样,有的研发重点服务于营销,做好营销会有高估值,能融到更多钱;还有一类公司研发服务于销售,比如加速进化,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用户群和贡献视频流量的用户不是一拨人。这两条路径都对,只是阶段性选择不同罢了。技术强团队大的情况下,两者能兼顾”。
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的加速进化T1,也两者兼顾,不仅是开幕式舞蹈演员,还是常设展足球赛运动员。
从面世时间算,这款人形机器人不到一岁,加速进化的历史则不满两年,据程昊透露,公司已经全球交付人形机器人产品,“是不是量产元年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交付出去客户能用并且创造价值”。
Q:2024年加速进化强调踢足球能力比较多,2025年基于踢足球还有哪些想象力?
A:踢足球是一个非常好的面向开发者的场景,一是因为它需要具备感知、决策、运动控制能力,是具身智能级别的任务。二是踢足球会发生对抗,机器人还要有策略,这对现阶段人形机器人的迭代非常有帮助。
今年我们会开发一些更多的一方应用,这其实是个打样的过程,目的是吸引更多开发者在我们的机器人上做第三方应用。如果把人形机器人理解为手机,一方应用就是手机内置的功能,第三方应用就是通过应用商店下载的App。
Q:通用机器人开发有很多难点,关节、本体、系统、工具链、开发者生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遵循某种先后顺序吗?
A:是的。虽然说硬件是要迭代的,但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比较优秀的人形机器人企业集中力量把硬件相关的问题差不多解决了,至少是拿出了一个稳定可靠的方案。
基于好的硬件,才能做运动控制算法,大概是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上半年,整个运动控制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这个高度上,应用开发者开始入场,他们可以基于可靠的本体和基础的运动能力去开发应用。
但是应用发展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本体可能需要升级了,比如硬件要更柔软、声音要更洪亮,对前面提到的硬件和运动控制提出了新要求,又是新一轮迭代。比如现在大家结合一些新的硬件和运动能力在探索新的应用场景,跳舞就是新的场景,之前是做不到的。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演进过程。
Q:移动互联网时代会说PMF(产品市场匹配度),大模型行业也讨论PMF,您怎么看人形机器人的PMF?
A:我认为人形机器人是TPMF,T是technology(科技),基于底层的硬件技术,做好产品,做好应用,再去市场获得匹配,扩展一批用户群。当扩展不动的时候,你会发现技术不够了,再经历一波迭代,这一轮一轮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目前这一轮差不多是两年时间,但这不代表下一轮是两年。
移动互联网说PMF,也就是不要做市场不需要的产品,主要原因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是成熟的,在上面搞应用开发不需要很强的技术。
Q:第三方常预测、定义量产元年,量产元年重要吗?加速进化的成绩如何?
A:我们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全球交付的人形机器人公司,1月是第50台交付,3月初是第100台,客户分布在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瑞士、俄罗斯、阿联酋、新加坡、墨西哥、印度。
其实量产的标准不一样,我觉得今年可以叫作小批量量产,是不是量产元年其实并不重要,这更多是一个让大众、投资人或媒体能快速理解的说法而已。今年最重要的是人形机器人能够真正交付出去,客户能用并且创造价值。
Q:其他赛道已经证明过,高热度常伴随泡沫,作为从业者会提醒自己什么?
A:2024年初,全球所有的人形机器人走一会儿就会摔,到了年底,T1可以做到在踢足球等激烈对抗和冲撞时不摔,即使摔倒也能做到1—2秒内自主起身,这是之前做不到的。我们感觉这一波热度是有史以来最强的一波,但跟后面大的机会比,现在只是个小小的机会。
我觉得企业应该想清楚到底怎样才能赢,规划好路径去执行。市场热的时候抓住机会,多融资多卖货;市场冷的时候沉下心来把产品打磨好,练内功。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