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银行理财频道

监管绘制绿色金融发展路线图,光伏风电等领域银行应重点支持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李海颜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5-02-27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绿色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围绕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2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未来五年,基本建成制度完善、监管有力、标准领先、组织完备、产品丰富、风控严格的绿色金融体系,强调银行机构要结合自身禀赋特点,开发特色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加强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体系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在分析人士看来,《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着绿色金融发展进入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新阶段,分层定位各类银行绿色金融发力方向,有助于构建多层次、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图片来源:壹图网

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实施方案》明确,未来五年,基本建成制度完善、监管有力、标准领先、组织完备、产品丰富、风控严格的绿色金融体系,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推动能源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银行保险机构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碳核算、气候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水平有效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深入推进,逐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可持续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有力支持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绿色金融业务在银行保险机构业务规模中的比重明显提升。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重点领域,《实施方案》要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银行保险机构应强化对传统行业工艺革新和设备更新的中长期贷款支持,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服务绿色产业发展,助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

在支持能源体系低碳转型方面,银行保险机构应围绕太阳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做好项目对接和信贷支持,完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支持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做好能源保供金融服务。在支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银行保险机构要支持污染防治攻坚加大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支持力度,支持国家公园建设和国土绿化行动建设项目,支持“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太阳能光伏风电是新能源产业的代表,而由于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大、项目建设周期长等特征,这类产业通常有较大的资金缺口,为促进此类产业发展,近年来,多家银行通过完善组织架构、优化制度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加大绿色信贷支持等方式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助力降碳减排。

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表示,此次《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着绿色金融发展进入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新阶段。方案明确了未来五年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旨在通过金融手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能源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后续各类金融机构将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开发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分层定位各类银行发力方向

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银行机构发挥着生力军作用。绿色信贷是银行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主要渠道,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4.5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52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2.25万亿元和12.44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5%。

为进一步优化银行信贷供给,《实施方案》要求,银行机构要结合自身禀赋特点,开发特色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政策性银行立足自身职能定位,为重要领域、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的绿色发展提供稳定中长期资金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绿色转型的主力军作用,优化金融资源区域协调分配,支持绿色产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股份制银行坚持差异化市场定位,深化对绿色产业细分领域及重点投向的金融服务。地方法人银行深耕地方经济,合理确定经营半径,精准服务当地绿色产业。外资银行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实施方案》分层定位各类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力方向,有助于构建多层次、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避免同质化竞争导致的资源错配,助力不同类型、不同主体的绿色金融项目都能获得金融体系支持。

除传统信贷产品供给外,《实施方案》指出,要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银行机构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开展能效信贷、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和绿色供应链融资等服务方式,稳妥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等抵质押融资业务,探索绿色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有条件的银行机构要发挥集团综合化经营优势,健全多元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银行理财子公司要结合业务实际开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主题等理财产品。

相比传统信贷业务,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多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抵质押担保物,风险计量难度大,对银行的综合风控能力要求更高,既为银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方向,也对银行的转型发展构成了挑战。

薛洪言认为,《实施方案》提出探索碳排放权、绿色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融资模式,并鼓励理财子公司开发绿色主题产品,有助于形成“信贷+保险+股权”的多元融资体系。对银行而言,应主动顺应趋势变化,积极实践新兴业务,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尽快在新兴业务上寻找可持续发展模式。例如,在风控模式上,可探索碳排放权质押融资,并尝试引入环境效益测算模型,将碳减排量、能耗降低等非财务指标纳入授信评估,动态调整利率;同时,积极争取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基金等外部资源支持,积极探索保贷联动等模式创新,持续降低银行自身风险敞口等。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颜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