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基金券商频道

公募“出海”加速!时隔一年又有机构获准设立香港子公司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李海媛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4-12-08

公募“出海”队伍再添一员。12月6日,中国证监会核准华泰柏瑞基金设立华泰柏瑞资产管理(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柏瑞国际”)。这也是时隔一年后,再有公募获准设立香港子公司。从行业情况来看,自2008年监管出台相关政策以来,已有20余家公募陆续在香港设立子公司,不过,也有个别公募在近年解散相关子公司。在业内人士看来,并非所有公募都可以成功“出海”,若相关机构在海外市场的拓宽能力较弱,或快速扩张的方式不适用于特定海外市场,则很可能会发生企业经营“水土不服”的问题。

图片来源:中国证监会

“出海”队伍再添一员

时隔一年,又有公募获准设立香港子公司。12月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核准华泰柏瑞基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华泰柏瑞国际的批复,核准华泰柏瑞基金以自有资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华泰柏瑞国际,注册资本1亿港元。

中国证监会还提到,华泰柏瑞基金应当按照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和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建立完备的外汇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系统,依法办理外汇资金进出相关手续,自批复下发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华泰柏瑞国际的注册登记工作。

这也是自2023年7月,中国证监会核准嘉实基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嘉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后,时隔一年再有公募获批成立香港子公司。回顾近年来,越来越多公募选择“出海”,地点则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其中,多家机构将香港选择为“出海”首站。

回顾2022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走出去”,依法设立境外子公司。事实上,早在2008年,中国证监会就发布《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设立机构的规定》,明确基金公司在境外设立、收购或参股经营机构的条件和程序。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自监管发布上述政策后,公募“出海”步伐便逐步加快。自2008年至今,陆续有永赢基金、建信基金、中欧基金、中邮基金等20余家公募获准在香港设立子公司。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当前还有朱雀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创金合信基金、广发基金拟设立境外子公司,相关申请仍在进程中。

在财经评论员郭施亮看来,公募“出海”最大的优势是拓宽盈利途径,增加新的盈利增长曲线。在内地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通过“出海”的方式寻求更快的发展,也是打破行业“内卷”的有效方式。

需警惕“水土不服”问题

“出海”固然能在一定程度提升公募的盈利,不过,在机构“出海”如火如荼的同时,也有公募境外子公司因“水土不服”等问题黯然离场。

2023年12月,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告称,经研究决定,解散旗下全资子公司交银施罗德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该机构于2013年获中国证监会核准设立。再向前追溯,2022年12月,海富通基金也宣布解散旗下全资子公司海富通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该机构则于2010年获准设立。

郭施亮认为,并非所有公募都可以成功“出海”,若相关机构在海外市场的拓宽能力比较弱,或快速扩张的方式不适合特定的海外市场,则很可能会发生企业经营“水土不服”的问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克服“水土不服”,还是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需求、发展特征实施相应的经营策略,满足当地市场的真实需求以及个性化的发展要求。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提到,“公募在境外的业务能否顺利开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也不能因此一概而论,主要还是要看相关机构能否抓住当地市场投资者的需求,为投资者提供业绩好的产品才能持续扩大规模,从而得以在市场上生存”。

“公募‘出海’后的经营情况可能和未来的经济形势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关。就香港而言,可能与香港股市的关联度较高。因此,在香港设立子公司的公募基金也需时刻关注香港股市的变化以及投资者需求,推出适合投资者需求的产品。”杨德龙如是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媛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