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推荐

被清盘呈请 世茂最后一搏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王寅浩 网编:王巍 2024-04-09

世茂集团被清盘呈请一事引发市场关注。4月8日,世茂集团发布公告称,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于4月5日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出对公司的清盘呈请,涉及公司的财务义务金额约为15.795亿港元。受此消息影响,世茂集团股价大跌18.68%,总市值已不足15亿港元。

北京商报

股价大跌

4月8日,世茂集团在港交所公告称,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4月5日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出对公司的清盘呈请,涉及财务义务金额约为15.795亿港元。

对于上述清盘呈请,世茂集团方面表示,“公司认为该呈请并不代表公司境外债权人及其他相关方的共同利益。为保障其相关方利益,公司将极力反对该呈请,并继续推进境外债务重组以最大化其相关方的价值”。

根据香港法例第32章公司条例第182条,倘世茂集团最终因该呈请而清盘,将于开始清盘之日(即于2024年4月5日提出该呈请当日)后就世茂集团直接拥有的财产(包括据法权产)作出的任何产权处置,以及任何股份转让或世茂集团成员地位的任何变更将属无效,若该呈请其后被撤销、驳回或永久搁置,则于起始日或之后作出的任何有关产权处置均不受影响。

一则消息,引发世茂集团股价大跌,截至4月8日收盘,世茂集团收报0.37港元/股,大跌18.68%,市值缩水至14.05亿港元。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债权人向法院提出清盘申请,其背后的真实动机可能并非真心希望企业走向清盘,而是将此作为一种施压策略,以期迫使企业尽快履行其偿债义务。因此,与债权人达成谅解和共识,成为企业化解当前危机的关键所在。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3月25日晚间,世茂集团对外披露了“建议的境外债重组条款”。根据重组方案,世茂集团为债权人提供四种选择:短期工具、长期工具、强制可换股债券及组合工具。

世茂集团还披露了股东贷款的转换情况,控股股东许荣茂透过其全资拥有公司向世茂集团提供本金总额39.63亿港元的贷款,以及向世茂集团附属公司提供本金总额38.39亿港元的贷款。许荣茂将把本金额6亿美元的未偿还股东贷款交换为本金额6亿美元的新长期票据,未偿还股东贷款本金总额减去6亿美元换为等价本金额的强制可换股债券。

“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应对此事,并将及时公布后续进展。”一位接近世茂集团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当前集团最核心的任务,还是债务重组方案能顺利落地,相关工作正在推进过程中。

资产处置

作为闽系房企的代表,世茂集团在业内有“并购王”之称,最为著名的事件是2020年的“世纪大并购”——收购福晟集团。但也正因为大规模扩张,世茂集团的总负债节节攀升,为后来的爆雷埋下伏笔。

停牌16个月后,世茂集团在2023年7月的最后一天实现复牌,其也于2023年7月28日一口气补发了包括2021年、2022年上半年和2022年全年三份财报。这也让外界终于看到了世茂集团的家底。

2021年和2022年,世茂集团分别亏损289.1亿元、206.66亿元,其中股东应占亏损为270.93亿元、214.92亿元,两年合计亏损近486亿元。

3月28日,世茂集团发布2023年度业绩公告。根据2023年度财报,世茂集团实现营收594.64亿元,同比下降5.7%;毛利约58.48亿元,同比增加约10.7%,毛利率为9.8%;世茂集团股东应占核心业务亏损为145.08亿元。

从业绩指标来看,世茂集团的亏损有所收窄,这也得益于其大宗资产处置。

在陷入流动性危机之后,世茂集团一直在积极自救。公开信息显示,世茂集团成功出售包括中国香港维港汇项目股权、上海黄浦路土地、广州亚运城项目、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上海21街坊、北京IN三里、世茂御榕·武夷度假酒店、北京分钟寺项目等资产。

债务重组

成功复牌之后,世茂集团的资产处置也有所放缓。据上述接近世茂集团人士透露,“资产处置在现阶段也不一定是好事,毕竟已经在债务重组了”。

在多位行业分析师看来,出险房企陷入危局,债务重组方案落地是保障各方利益的最优解。手上保留优质资产,也为日后债务重组的方案沟通增添砝码。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与恒大、碧桂园等房企不同,世茂的债务规模相对较小,资产质地也相对不错。处于行业深度调整期,此前世茂多个项目成功出售也说明这个问题。进入债务重组周期,资产处置放缓,优质项目是企业与债权人谈判的重要砝码之一。

除世茂集团外,近两年遭遇清盘呈请的房企并不在少数。包括中国恒大、融创中国、旭辉控股集团、新力控股、龙光集团、弘阳地产、中梁控股、大发地产、佳兆业等在内的多家房企,都曾尝过被债权人逼债的滋味。不过,经过积极沟通之后,被法院颁发清盘令的只是少数。

严跃进称,后续积极与债权人进行沟通,推迟清盘呈请的聆讯日期,将会为企业争取到时间。但无论时间争取多久,最核心的还是解决债务问题,债务重组是“破题”关键。若非如此,那么结果不会有太大改变。

例如中国恒大,2022年6月,中国恒大第一次被债权人申请清盘,此后,中国恒大先后提交了7次呈请聆讯延期申请,最后一次的延期申请公告在2023年12月4日,香港高等法院都给予了批准。随着日期临近,当外界猜测会不会照旧延期时,中国恒大迎来“生死时刻”。

2024年1月29日,中国恒大清盘案在香港高等法院提讯,法官指中国恒大债务重组方案欠缺进展,公司资不抵债,正式颁令中国恒大清盘。法院颁布清盘令,意味着中国恒大将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当然中国恒大还可以提起上诉,但不能阻止清盘程序的进程。清盘令下发后,市场对于企业的信心降至最低点,后续业务经营也会遭受重大影响。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