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外企业文化

爱拼才会赢!一个闽南企业家的创业史

出处:中外企业文化 网编:中外企业文化 2024-04-02

作者简介
洪肇设——生于1953年10月,福建晋江人,大专文化,高级工程师,现任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省第十届人大代表,福建省优秀企业家,福建省2001、 2002年度十位年度经济人物之一。
洪肇设创办的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是由福建柒牌时装有限公司、福建晋江市英林柒牌贸易有限公司、福建晋江柒牌织唛有限公司、福建泉州柒牌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晋江市英林新艺佳丽服装厂等共同组成的。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是以服装研究、设计和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

经洪肇设二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企业净资产已达3.8亿元,目前公司占地面积235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拥有员工3000多名,拥有德国杜克普缝纫设备、法国力克CAD、西班牙艾维斯服装CAM系统、意大利迈埤整烫等世界一流设备。他所领导的柒牌集团已连续两年跻身全国服装双百强企业前十强。2000年被国家公安部确定为九九式人民警察服装及警服软肩章指定生产企业,2001年荣登福建省83家成长型企业。公司是福建省百家重点企业(集团)、福建省AAA级信用企业,并连续七年被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03年,柒牌集团被评为“福建省首届最佳信用企业”,并邀请国际巨星李连杰为柒牌品牌代言人。同年,柒牌西服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目前,柒牌已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建立了120家分公司,1800多家专卖店。

1

1953年,我出生在晋江市英林镇的农村,我家兄弟七个,我排行最小。我的青少年时期是伴随着各种“运动”度过的,从记事起的“反右”“大跃进”运动,到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接下来是十年漫长的“文革”。那时,全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物资奇缺,城市里什么都凭票供应,如粮票、布票、肉票、糖票……在农村是集体生产、按工分分配粮食和财富,购买工业品同样需要票证,生活比城市更加艰苦。很小时我就知道,只有在过年时才有可能穿上新衣服,而且需要有布票才能买到布,“新三年 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虽然有些夸张,但补丁加补丁的衣服却是常见的,这是那个年代物质匮乏的重要表现之一。

为了帮衬家人,农村的孩子从小就会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记忆中,我在7岁的时候就捡过粪。我父亲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比较开明且有远见,他始终坚信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有一技之长才能真正立足。于是,在我12岁时,他就安排我去学裁缝。学裁缝看上去很轻松,其实也很辛苦,一针一线都需要很细致,稍有不慎就得重来。初学时遇到很多困难,手指被刺破,布料被剪坏,被师傅责罚……都是常有的事,但我都咬牙坚持,从来没想过退缩,家里既然让我来学手艺,我就一定要学出一个样子来,不然就辜负了父亲的苦心。慢慢地,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一行,当一块普普通通的布料甚至是一些碎布被我用双手缝制成一件件精美的服装时,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于是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心无旁骛地学习。

两年之后终学有所成,正当我准备一展身手之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且呈燎原之势。英林镇虽远离大城市,运动并没大城市那样轰轰烈烈,但经济发展却陷入困境,百姓生活更加艰难。吃饱穿暖虽是人们首要追求,但因当时布料奇缺,人们对缝纫需求也很少,我学了两年的缝纫技术自然也就无用武之地了。那时的农村,如果仅只是在地里刨食,日子只会越过越艰难,于是常有头脑灵光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之外“偷偷”做些副业以补贴家用。但在当时政治氛围之下做小买卖属于“资本主义尾巴”,要被割掉,政府管得也很严,看谁做得好、比较有名气就会叫你进去“学习”。

即使这样,也没影响乡亲们做副业的热情。随着年龄增长,在闽南商业氛围影响下,我也开始慢慢跟着父亲、哥哥做买卖。在我记忆里,我尝试过很多行当,跟父亲卖过猪肉,跟大哥卖过鱼,跟二哥贩过粮食,到村里山上采过石头……大概有十几种。而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一系列尝试最终都没什么好结果,无法持续,也没改变当时的生活状况。

经多次尝试,我慢慢认识到,人还是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改变命运,于是我想到了当初学习的缝纫技术,就与五哥合作开了个裁缝店。起初我们想的很简单,自己买布料制作成衣服,再卖出去,靠手艺挣些加工费来养家糊口。但很快就遇到严重问题——原材料不足,规模上不去。那时布料都凭票购买,且数量有限,尽管我们技术不错,但有限的产量和微薄的加工费根本无法支撑两家人生活,最好时一天也只能挣2元钱,很快与五哥的合作就停止了。后来我不死心,又单独做了一次尝试,结果依然以“失败”告终。虽两次尝试都没成功,却积累了经验和技术,也更加坚定了我用技术改变命运的决心,相信机会一定会到来,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改革开放的春天到来了,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随着政策的放开,人们对生活必须品的需求也开始释放,以经济特区为窗口、辐射全国。厦门及周边地区是华侨之乡,信息和资源优势明显,于是港商开始到厦门来加工服装,主要是来料加工然后转外销。因国内市场需求太大,布料销售又受到政府限制,当时销售布料比生产服装更有利可图,于是大多数港商以来料加工掩盖布料售卖。同时,渔民也开始利用各种途径买卖布匹。这让我看到了新的曙光,毕竟做服装的经验和技术我都有,只要能买到布料就可以自己做服装,可谓万事具备只欠“布料”这一东风了。由于销售布料在当时仍被限制,布料交易只能“悄悄”进行,想购买到布料依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只能耐心等待。

2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79年9月下旬的一天,我骑自行车载着80公斤花生仁去南安官桥镇,售卖过程中无意间听人说在石狮某个地方能买到布料。我当时一听就来了精神,于是想办法跟人套近乎,刚开始对方很警觉,怎么都不肯说,最后经不住我软磨硬泡才勉强说了一个地址。虽地方有点偏,但机会难得,再远也得去一探究竟。草草卖完花生仁,我迫不及待地上路了,一路辗转打听,走了很多弯路,才在一个村落里找到那个地方,而一抬头却大门紧闭。难道提供消息的人没说实话?心有不甘的我抱着试试的心态,在附近找人询问,原来卖家为隐蔽起见,只在天黑后才做买卖。一看时间,离天黑还有一个多小时,干脆在这里等。天黑透了,店门也随之打开。我迫不及待开始挑选布料,由于天黑光线不好,又是“暗中买卖”,只能经简单挑选后,花光身上全部现金买了2匹布。

在回家路上,我抑制不住激动心情开始畅享要做什么样的服装、怎么卖出去,几年以后挣了钱一定要建一个大的服装工厂……就这样边走边想,越想越兴奋,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一路飞奔,回到家已是夜里12点过了。

简单吃过晚饭,想着第二天就可开始做服装,兴奋劲儿咋也消不下去,一点睡意都没有,于是开始翻看买来的布料。突然,我惊讶地发现布料上竟有破洞,且还止一个。当时犹如被人打了一闷棍,脑袋嗡嗡响,如用这样的布料做衣服,要么就得浪费很多布料,要么只能拼接从而影响服装质量,这可咋整?“不行,得马上去调换!”我决定立即动身去换货,可家人知道后坚决反对。无论家人怎么劝说,我铁了心要立即去换,不然看着这些破损的布料难受,也根本睡不着觉。

换货的道路比回来的路更加坎坷而漫长,由于害怕被人发现“偷买”布料,不得不放弃走大路,只能选择崎岖不平的小路,这样跌跌撞撞用了三四个小时才赶到布料店,却发现对方已闭门休息。我没有任何犹豫就敲响了店门,把老板从睡梦中叫醒,向老板说明情况并要求调换。好在卖布料的老板挺讲信誉,二话没说就爽快地给换了,我心里悬了半天的石头才算落了地。换过布料后,将布料绑在自行车后座上急忙往家赶,虽很疲劳,但因顺利换回好布料心情很好,等到回家时,天已大亮。

就这样,我买回了第一批布料,也有了进货渠道,接下来就该考虑怎么做服装了。因有之前开裁缝店的经验,我很快准备好了生产的“设备”:一把剪刀、一台缝纫机、一个烧炭熨斗,没有裁剪台就找了块门板放在床上做临时裁剪台,晚上门板撤下来睡觉,白天铺盖一卷放上门板就是裁剪台,卧室成了我的生产车间,而我也就成为了唯一的“员工”,从设计、打版到裁剪、成衣都是自己做,当年所学的技术终有用武之地。对做什么衣服我没有多想,只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对服装需求的理解,以及买回的第一批布料的特点,决定先做自己擅长的女裤。很快,第一批产品出炉了,看着精细的做工,想着火热的市场,心中一阵洋洋自得:“这么好的产品,肯定不愁卖!”然而,后来发生的事却让我始料未及。

在石狮,因华侨很多,他们常把穿过或剩余的衣服带回来销售,在石狮有一条专门售卖服装的街,这条街上几乎全是卖华侨旧衣的故衣摊。由于我当时没在服装街申请固定的摊位,只能去旧衣摊兜售我的第一批产品。我将做好的女裤装在一个包里来到石狮服装一条街上,将包背在肩上,女裤搭在胳膊上,顺着旧衣摊一个个问过去,一旦对方有兴趣就热情递给对方看。本以为带来的女裤应该很快能卖出去,不成想,刚进市场没多久,派出所的人就突然出现在服装街上。一时间,街上像我一样兜售服装的人都快速撤离、无影无踪,只留下不明就里的我没有跑开,直到派出所的人出现在我面前,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

这样,在生意开张的第一天,我就被逮进了派出所。做过一番笔录我才知道,在当时,未经批准的商业行为都被确定为投机倒把,严重的甚至会被定为犯罪,我被吓懵了,脑子一片空白。好在当时遇到的民警比较开明,没有怎么为难我,第二天罚款200元并强制半天学习后就放我走了。至今我都感谢当年处理这件事情的警察,如果当时处理得再严一点,我可能因此会打消做服装生意的念头,也就不会再有后来的柒牌。

第一次“销售”成衣出师不利。显然这样的销售方式行不通,否则得天天进派出所。租摊位太贵,也没那么多衣服可买。两条路都不行怎么办?必须另辟蹊径。经思考后我想到一个办法,有个亲戚家正好在石狮服装市场附近,我和他商量,能不能把做好的衣服放在他家里,平时我只拿一件样品到市场去展示,找到买家后再到亲戚家里取货,这样既可避免与派出所纠缠,销售时也可轻松许多。石狮的亲戚愿意帮忙,于是他家就成了我的成品仓库,我每天早上把头一天做好的衣服拉到他们家,然后拿着一两件样品去市场展示,卖完再回去做。生意就这样开始一点点做起来,我命运的齿轮也就这样开始转动。有了稳定的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后,我服装生意开始步入正轨,一天天好起来,而我又有了新的“追求”。

1

当时国内服装款式和颜色较单调,样式基本只有中山装、列宁装、绿军装和工装,颜色以绿、蓝、黑、灰为主,服装之 “美”很苍白。在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地区服装款式和色彩虽较内地要丰富一些,但“流行”和“时尚”也是个陌生概念。刚开始做服装时,样式主要来自模仿和改进,就是获取样衣之后照着画图、打版、缝制。要想产品受到客户“青睐”,就须不断更新款式,跟上潮流。当时,我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华侨带来的进口服装,但好看的进口服装市场上很难买到,获取样衣也就成了一个难题。为获得好样衣,我绞尽脑汁,每天在市场上卖自己产品的同时也到市场各摊位转,看有没有中意的新款式,发现一件就赶紧买下回去模仿。除在服装市场上寻找样衣外,生活中、大街上随时留心,一旦发现马上动用各种关系、各种手段借过来或租来模仿。

记得有一天,我正在石狮街上卖服装,偶然看见街对面一个年轻人穿的衣服不错。十几岁就学裁缝,对服装款式和面料有着天然敏感性,我第一眼就感觉这件衣服肯定是进口而非国产,因当时国内服装在设计、面料、版形、工艺等方面没有进口服装好看、平整,凭直觉判断这件衣服的款式肯定有不错的销路,决定借来作为样衣进行仿制。谁知我正准备前去协商时,却发现对方已骑车走了,为不错过这款衣服,我放下手中货物骑车追了上去。本想很快就能追上对方,可那毕竟是年轻人,车骑得飞快,转瞬间就只能看见背影了,我只能远远地跟着,这一追就从石狮追到了龙湖,整整追了近20公里。好不容易追上对方,那人茫然看着火急火燎、满头大汗的我,我赶紧上前说明来意:“我是做服装的,看你穿的衣服款式非常好,想借回去仿制,请您千万支持我一下。” 对方虽被我的真诚打动,但犹豫不愿把衣服借我。“衣服我刚买,我还要穿呢,不能借给你。”“我借你衣服只是为了照着做。要是不放心,我把证件押你手里且出50元钱,只要三天就还给你。”对方犹豫再三,最终勉强答应。为让对方放心,我把家庭住址告诉了对方,并爽快支付了50元现金。拿到“新”款衣服我如获至宝,赶紧回家研究、设计、打版……并在三天后按约定将衣服退还给了对方。

创业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百转千回,供应、生产、销售、设计,开始时没有一个是具备条件的,都想尽办法、费尽周折,但因心里有梦想,并坚持追逐着,没机会就等待机会、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坚定不移,心无旁骛,梦想最终还是被我实现了——这就是现在的柒牌男装。今天的创业条件,虽也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比起创业时期已好了百倍、千倍,能不能成功取决于有没有梦想,敢不敢拼搏——一句话爱拼才会赢!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