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金融科技频道

解读2024政府工作报告|货币政策有何变化?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岳品瑜 董晗萱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4-03-05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综合来看《报告》中对于货币政策的归纳与部署,延续了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政策基调。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到,首先强调了“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同时“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和价格预期目标相匹配”,将推动今年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继续复苏。同时,新增了关于“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提法,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壹图网

货币政策表述新变化

对比2023年来看,今年关于货币政策有部分表述发生了变化,增加了不少内容。

首先,从“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变为“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奠定了货币政策总体基调。这一表述在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首次提及。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详细拆解了这八个字所传达的信号意义。“灵活”,表明货币政策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进行必要、有力的调整;“适度”,表明货币政策继续坚持稳健的基调不变,不会进行“大水漫灌”;“精准”,主要从结构而言,将运用好结构性工具,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有效”,主要从结果而言,货币政策不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而重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这也进一步表明,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量价并举,长短结合,更加精准有效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董希淼说道。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一方面,要保障货币政策支持力度,提振微观主体活力,为经济进一步回升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需要提升货币政策实施效率,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的支持力度。2024年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三大工程等领域均是金融政策发力点。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则关注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强调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的表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后,此次《报告》中继续明确提及。

庞溟对此解读到,事实上,“名义经济增速”正是“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的结合体,但单独提出要考量“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说明要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全面考虑发展基本面、宏观经济增长提质换挡、供需形势、价格水平、市场预期,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合理、节奏平稳、效率提升。

大力发展“五篇大文章”

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是在2023年10月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重磅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相应地,“五篇大文章”也在此次《报告》中再次被着重强调。

庞溟指出,做好“五篇大文章”,本质上都是在可能产生市场失灵、金融排斥、资金约束、服务割裂的具有“抵押物崇拜”的传统金融模式之外,通过包容性、普惠性、负责任的金融来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和获得感,通过助力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来让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更好地分享增长成果。近年来,我国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和服务强度呈现增量、扩面、提质、优化结构的可喜态势,有效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但从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这一要求来看,金融支持的覆盖触达、产品供给、服务支持等方面的力度、精度、准度、效度来说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因此,庞溟表示,可以引导各级各类市场化经营性金融机构挖掘业务差异性和竞争力、发挥行业和区域独特性优势、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完善薄弱环节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以加快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支持力度、精准全力有效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做好“五篇大文章”,也与“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稳健货币政策基调相辅相成。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到,在“精准”的方向下,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平衡好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结构优化问题,更好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着力加强对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和“三大工程”等领域的支持,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变,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并积极配合房地产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化债,坚持“有立有破”。

未来货币政策怎么走

2024年初,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工具使用上靠前发力,先后超预期实施降准、定向降息与PSL、MLF等结构工具,在支持经济修复与提振市场信心方面起到良好效果。《报告》同样为2024年全年货币政策实施指明了方向。在分析人士看来,预计人民银行继续总量+结构工具+改革手段,继续为经济复苏营造适宜货币环境,在推动经济稳步恢复的同时,与财政等政策形成合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正如《报告》进一步提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围绕发展大局,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董希淼表示,2024年,我国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存在。从外部环境看,美国在经历2022年3月以来长时间、大幅度加息之后,即将结束本轮加息周期,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差将收敛。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创造更大空间,使政策更能兼顾内外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从内部环境看,我国制造业PMI连续多月低于荣枯线,CPI持续处于低位,低物价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更大弹性,也要求货币政策进一步支持提振物价、促进增长。

庞溟同样指出,2024年货币政策应更具前瞻性、有效性、精准性。货币数量、社会融资总量和信贷投放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还有适度宽松、合理增长的空间;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还有稳中趋降的空间;结构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开发工具还有加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价格型政策工具还有不对称调整的空间。

“与此同时,伴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加力提效、广义财政适度扩张、准财政工具接续发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加快,货币政策也将提供更有针对性、稳定性的支持。” 庞溟说道。

在董希淼看来,为实现2024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创造更加适合的货币金融环境,下一步应做到:第一,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前瞻性地进行预调、微调,助力宏观经济熨平周期波动和外在冲击;第二,继续适时实施降准、降息,从而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适度上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第三,既盘活存量,又用好增量,使闲置、低效的存量资金加快循环、提高效能,更好地激发潜在作用;第四,进一步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