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经频道

【西街观察】新经济,新动力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杨月涵 网编:方彬楠 2024-03-04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以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为代表,新经济成为全社会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建言,聚焦“人工智能”和“绿色低碳供应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则表示,培育新质生产力可以从关键领域和通用领域两方面发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简而言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直接关联推进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这可以看做是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产业形态的具体视角,也可以看做是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科技强国,技术助力产业升级,本身确实是经济增长的根本路径。经济增长的内源动力,也更取决于推动重大创新,培养新经济,孕育新动能。

2023年ChatGPT横空出世,2024年Sora风靡全球,人工智能终于以“暴力美学”推动了两大方面突破:通用性大幅提升,且实现了与自然语言的融合,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第一次有了具象的蓝图。

于国内而言,人工智能创业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的外在表现。

从顶层设计的全面推进,到落地项目的实践探索,人工智能打破了依靠传统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逻辑和路径依赖,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言人”。

人工智能本质是科技创新,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却远不止于科技创新,它是全要素的提质增效,是技术、模式、管理、制度等全链条的革故鼎新。

分析中国经济,央行行长潘功胜提出过两个视角,第一是庞大的基数决定了中国经济很难像此前那样维持每年8%—10%的高速增长,第二是中国正在经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与改革开放初期更多依赖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不同,在当下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创新的作用不容忽视。

培育数字经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培育新增长点,这意味着以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共同推进的经济发展提质换挡,跃迁升级。

抓住新质生产力,也意味着抓住了生产力转型升级的契机,抓住了真正的时代的“风口”。标准的建设、人才的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借由两会酝酿新一轮深化改革之际,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也越发清晰。

北京商报评论员 杨月涵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