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推荐

海淀:科创重镇的万亿之后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 刘佳 冉黎黎 网编:王巍 2024-01-24

作为连续两年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北京科创重镇,海淀区2024年将如何迈步?下一个“万亿”又在哪儿?正在召开的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海淀团组会上,汇集各领域代表的声音,“万亿之后”的答案正徐徐揭开。

北京商报

万亿从何而来

2022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顺利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206.9亿元,成为全国第二个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市辖区。

“万亿”从何而来?1月22日,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委书记张革介绍,“万亿”第一是靠信息业,第二是科研,而后是金融、教育和制造。关于其中科技的部分,张革回忆起1984年时便听到过一句话:“海淀将来要吃科技饭。”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海淀已拥有2个国家实验室、10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已完成重组36家)、10个新型研发机构;驻有37所高校、96家国家科研机构。除研发机构外,还有近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家独角兽企业,266家上市企业。

根据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继续跻身万亿俱乐部。接下来将怎么干?海淀的答案备受瞩目。对此,张革表示,海淀区要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区,当好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以前叫科技大区、经济大区、教育大区、人才大区,现在要变成强区,这是我们的目标”。

科技:抢滩人工智能

根据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将着力增强原始创新策源功能,包括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等多元创新主体开展通用底层技术布局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落实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培育更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强化科技场景应用,统筹推动场景建设等。

从产业上看,2023年,海淀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2%。据张革介绍,目前海淀要牢牢把握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如果海淀的一个优势是产业的迭代升级,那么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成为下一轮迭代升级的目标。”张革说,“因为这件事晚一年可能就会差出10年、20年。”

作为海淀区的科技企业,天融信已身处海淀区AI发展的“浪潮”之中。市人大代表、天融信董事长兼CEO李雪莹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天融信推出AI防火墙、天问大模型、TopASK智能客服系统等产品,在AI前沿技术的加持下实现提质增效,提高行业整体效率。“AI大模型的爆发,在客观上给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李雪莹认为,AI赋能正在使生产生活模式发生转变,千行百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点上,北京老牌科创重镇海淀当仁不让。

文化:“挖潜”三山五园

但科技创新并非“单打独斗”。海淀区多次提出,要坚持科技和文化双轮驱动发展。

在文化方面,2023年,海淀区文化文明建设成果显著。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于佩丽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城市文化空间更新方面来说,海淀区2023年加速推进文化地标建设,例如,清华园车站旧址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全貌完整呈现,成为红色文化新地标;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成功创建,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2023年,海淀区共新建公共文化设施11个,社会化合作运营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达49个。

同时,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海淀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总收入10385.2亿元,同比增长18.3%,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总收入合计18277.2亿元,同比增长14%,海淀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总收入的56.8%。“连续五年在北京的文化产业比重占到五成以上,产业基础是非常好的。”于佩丽介绍,海淀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有13家,高校科研院所林立,丰富的教育资源、雄厚的科研力量,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产业、不断升级优化的园区企业都是海淀区文化传播发展的优势。

在于佩丽看来,海淀发展文化产业最大的资源禀赋,就是海淀的三山五园历史文化资源,“未来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海淀文化传播内容的创新开发,都会从中获得坚实的文化价值支撑”。

根据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接下来,海淀区将深入落实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编制实施三山五园地区整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制定香山地区行动计划,全面提升三山五园地区功能、生态及品质。

融合:加强应用研究

在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的过程中,二者不仅并驾齐驱,也需要互相融合。在市人大代表、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宋婷婷看来,这代表着文化产业发展将注入更多数字化和科技力量。“当以短视频+直播为代表的视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更多技术出现后,科技对于文化产业的推动正在不断加速。文化内容的生产更加智能化、数字化,文化消费更加科技化。”宋婷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我比较看好利用元宇宙、人工智能技术将传统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数字化,除了三山五园,还有海淀区最知名的几所大学,以及图书馆,都可以在数字时代有更新的展现形式和全新体验,让文化也有‘黑科技’,不断创新文化形态,繁荣文化产业,扩大文化消费。”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正在海淀持续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需要寻找文化价值的支点,比如海淀是京味文化、古都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4种文化最密集、最丰富的区域。海淀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文化产业项目,要立足于海淀优势的文化资源,梳理出最亮的、能够代表海淀文化形象的文化名片,向世界展示最新的城市更新的成果,展示生活品质的提升,展现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于佩丽介绍,未来将加强相关新媒体应用的研究。

“比如虚拟数字人,让它在文化传播中担任主持人会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于佩丽表示,“以及将科技与传统文化元素、概念相结合,比如我们运用光影沉浸式技术展示海淀红色文化,举办海淀三山五园红色印记光影主题展览,探索打造三山五园元宇宙虚拟空间等。虽然现在项目还只是处于研究和探讨阶段,但是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民众等各类主体的积极参与下,有望架起连接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桥梁,让各类主体受益。”

北京商报记者 刘佳 冉黎黎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