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外企业文化

高质量共建新丝路蓝图下谋求企业“专精特新”战略发展

出处:中外企业文化 作者:巩姗姗 网编:中外企业文化 2023-12-13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隆重举行。十年开放包容,十年互鉴共赢,“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沿线国家在沟通中求合作,在互助中谋发展。习近平主席发表《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开幕式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

十年之约,总结过往经验,规划美好愿景,承前启后,为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沿途企业发展继续提供全面政策支撑、充足资金支持和人才储备。国际形势云谲波诡,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作为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强化国家交流合作,通过“通政策、通设施、通贸易、通资金、通民心”,引领全球化迈向纵深发展、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成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时代议题最高质高能捍卫力量。

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方将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各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丝路基金新增资金800亿元人民币,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本届高峰论坛期间举行的企业家大会达成了972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中方还将实施1000个小型民生援助项目。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最高目标和重大实践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从谋篇布局“大写意”阶段,转向精耕细作“工笔画”阶段——坚守开放本色、绿色底色、廉洁亮色,坚持开放包容,推进绿色发展,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

1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保障

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保障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一带一路”引领下,中小企业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开展适应新领域客户需求的科创研发,积极探索新业务模式。其中,长期聚焦细分市场、掌握关键技术、创新实力配套能力突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最具成长潜力,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为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产业内协作配套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外贸出口的主要力量。“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95%。今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为民营企业更多更快转向“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出更稳固坚实的政策基础。

各地结合本地区发展优势,相继出台地方政策大力培育扶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年12 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力争到“十四五”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0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00 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000家。为“增强企业海外市场竞争力”提供政策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设或并购企业、开展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项目,贷款贴息给予不超过3年、每年最高500万元支持和投资性补助最高100万元一次性支持,利用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等提供融资服务”。

今年10月16日,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目标是到2027年,累计培育超2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20000家左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推动150 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力争专精特新企业总体研发占比达到5%左右,不断提高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比例,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覆盖率达100%;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品牌持续提升;累计培育15个以上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100个以上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0家左右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其中,“助力市场开拓”相关政策支持成为一大亮点:“支持大企业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体系,鼓励大企业先试、首用‘专精特新’企业产品;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创新经贸对接活动方式,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根据‘专精特新’企业实际需求提供通关便捷服务,实施汇总征税、预裁定、多元化担保等征管便利措施”。截至《意见》发布,广东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超4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8万家。今年7 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全国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名单,广东省有658家企业入选,入围数量再创新高,占全国17.9%,累计培育超1500家,数量从全国第二跃居全国第一。

“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专精特新企业最佳实践

各地中小企业以中央政策、各地方配套政策为依托,找准发力点,勇走“专精特新”创新驱动发展和国际化经营之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安徽江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化”)是一家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产业优势为依托,聚焦民爆主业的民营高新科技企业。自“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以来,江化积极参与沿线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筑完整民爆产业链,创造就业岗位,推动沿线各国就业。在写好中国开拓者故事的同时,江化创造诸多利好,为沿线各国发展创造新机遇,谱写“一带一路”合作新篇章。2023年初,江化在圭亚那开始筹建金矿爆破项目。经过紧张筹备、密切沟通,江化在2月26日顺利完成首爆,获得南美洲国家一致好评,成功打开南美新市场。此次南美首爆任务的成功,还为当地培养大批技术人才与骨干力量,增加当地人才储备,将先进技术带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江化用专业的技术、完备的计划、深入的工作和切实的帮助,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高水平技术服务的同时大力推动当地技术发展、稀缺人才培养,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功实践。

始于1998年的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药”),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民营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全球范围拥有员工4000余名,总部位于北京通州经济开发区南区,隶属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中国第一家、世界第三家掌握产业化生产重组胰岛素类似物技术的公司,甘药在研发生产生物合成人工胰岛素及其类似物领域处于中国糖尿病市场领先地位。自2005年打入海外市场以来,甘药已在美欧、亚太、中东、北非、中南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面布局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全系列糖尿病治疗产品,形成整套国际业务商业化模式和体系。甘药不失时机开拓新兴市场,通过深入了解政策、寻找合作伙伴、适应当地需求、加强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更高效“走出去”,在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东欧国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合作和商务活动。甘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输出优势技术的同时,着力加强与当地融合,从当地国情、风土人情等角度给出胰岛素制造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法”。在印度尼西亚,甘药积极筹建技术转移项目,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情的合作模式——从人员培训、厂房建设、厂址选择,到不间断、多角度、大范围沟通,最终完成工厂工艺验证,成功在印尼建厂,技术转移项目取得重大成功。不仅在新兴市场乘风破浪,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在欧美市场也取得里程碑式进展——2023年,甘药甘精、门冬、赖脯三款核心胰岛素产品的上市许可申请,均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正式受理。2021年,甘药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致力全球糖尿病科普和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参与ADA、EASD等学术大会,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树立中国药企良好品牌形象。

始于1952年的青建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青建”),主要从事国内外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产业投资等业务。青建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31位,青岛百强企业第3位、民营企业第1位,ENR全球最大250强国际承包商第87位。青建是山东省第一家房屋建筑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拥有省市级技术中心4个、高新技术企业7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青建获得全国优秀施工企业、中国驰名商标等省部级以上荣誉千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400余项,授权专利500余项,100余项研发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983年,青建开启国际市场之旅。40年间,青建以“国际化、本土化、一体化”为海外发展战略引领,深入拓展海外市场。共建“一带一路”,为青建海外市场拓展提供更多机遇和选择、更强有力保障。目前,青建市场覆盖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美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承建海外项目千余个,涵盖机场、路桥、水利、住房、酒店、学校、文体医疗、政府设施等,在“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广建中外友谊桥梁。“强基建”贯通发展动脉,“小而美”民生项目促进共建国家人民“心连通”。近年来,青建顺应国家整体战略布局,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经济可行性理念融入展业工作,承接一批小而美、低能耗、更具经济可行性的项目。十年间,青建在不断提升自身国际化经营水平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共建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青建承建的莱索托莫塞道路升级项目成为莱索托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道路项目,今年底通车后,这条“黄金通道”不仅将完善莱索托交通运输网络,还将极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3月,历经重重困难,安哥拉水厂三期工程顺利竣工并启动供水。青建优先从项目周边村落招聘属地员工,直接带动当地居民就业2000余人次。长期以来,青建追求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在当地赢得良好口碑。青建参与建设的麦洛维大坝被作为新时代地标印在2019年版100苏丹镑纸币上,彰显“中国建造”的品质和力量。青建贯彻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兼顾发展、协调统筹智能制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形成建筑产业链化协同发展。在乌克兰尼科波尔承建的太阳能光伏项目,成为新能源技术、新能源项目走出去的典型代表。通过积极发展“青建+”模式,青建打造“出海朋友圈”——协同本省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协同智能化、产业化输出,在房建和基建基础上,业务向新能源、水务、通讯设施、医院、农业灌溉等新市场、新业务板块拓展,践行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以罗安达系列供水工程为例,超九成材料设备来自中国,拉动出口的同时,带动中国品牌走向非洲。

1

“专精特新”企业接续“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相关举措

“一带一路”的成功典范和实践经验,是广大实践者造就的。通过众多企业持续努力,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近2.9万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外贸总额的45.4%,较建设前增长6.2%。奋发有为、蓬勃发展的头十年,为“一带一路”跃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价值基础和互信基础。未来,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在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自身参与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要素优势,继续坚定走以专注铸专长的道路,奔赴又一个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十年。作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实干者,广大企业应借国际交流合作的东风,寻找破局之策,谋求经贸机遇,打磨合作亮点,走出中国特色,展现中华风采。具体而言,推动实施下述举措:

第一,研判海外需求,推动产品服务技术“走出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居民就业严重不足、年轻劳动力大量过剩,需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广大中小企业可在中央企业布局下,利用涓滴效应积极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入产业链、供应链,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除了协助沿线国家建造铁路、港口等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外,广大中小企业还可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挖掘和转化“一带一路”数据资源,与沿线国家在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展开合作,建造产业园区,促进当地就业。同时,我国企业应抓住公共卫生外交窗口期,加大健康领域合作,适时成立“一带一路”公共卫生援助基金,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产品走出国门,实现企业盈利,打造优势互补、双方共赢局面。

第二,创新赋能发展,科技开创未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企业如何能在暗流激荡的国际浪潮中稳立潮头,10月30日,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给出了答案。本次大会围绕政府间科技合作、产业创新发展等议题,充分展开交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绘制蓝图。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企业创新过程中,要坚持产品在设计、制造、测试、上市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提高研发投入,通过自主创新,完成核心技术突破,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企业成本,实现企业盈利。同时,企业应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数字化、智能化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全球瘟疫大流行加速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化解决方案、工具和服务的使用。我国企业在海外项目推进过程中,应积极使用“云会议”“云签约”等形式,节约双方会面时间,实现更高效沟通交流,促进海外合作项目落地和实施。

第三,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企业软实力。技术和服务等硬实力固然重要,企业品牌、文化和管理软实力同样不容忽视。在全球化纵深发展的今天,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逐渐成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中国企业在保障经济利益、输出产品和技术的同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着力提升中国企业品牌影响力和软实力;面对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扬和谐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尊重当地文化和制度,重视人文交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参与当地社区事务和经济发展,承担社会责任,并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塑造有竞争力、有精气神的企业形象。企业家群体是展现企业软实力的重要媒介,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的集合。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家应发挥人的主体作用,重视产品、制度、技术和理念创新,积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讲好“一带一路”和中国企业自己的故事,逐步形成国际化品牌效应,提高中国产品的可信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到“一带一路”合作中来。

第四,坚持绿色环保,实现永续发展。“双碳”目标纳入国家核心战略。企业需要从自身发展和社会责任双重角度,推动实现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实现企业整体绿色化,是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大量生产企业已通过采购更多循环再生材料、加强绿色环保产品设计、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进行绿色生产,并将清洁生产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措施纳入整体运营体系中。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表题为《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主旨演讲,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并庄严宣告“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1

企业着眼于绿色生产仅是关山飞渡第一步。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践行ESG理念。ESG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和实操化,已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国内对ESG 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企业评级和ESG投资等技术性层面。企业应对ESG进行升维思考,在企业发展总体目标方面,实现“短期主义的商业利润”向“长期主义的复合价值”的变革,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发现商业机会,打通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实现从“股东至上”到“利益相关者整合”的变革,通过提升人类福祉,反哺企业,实现从“单一环节运营盈利”到“全寿命周期利润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动力,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使命,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提供强大物质保障。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到我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十年,中华大地涌现出一大批有目标、有活力、有动力的民族企业,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实现自身飞跃发展,反向推动政策实施,打造东道国形象,实现地域共建目标。未来,推进民族企业更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为民族企业发展打造更开放包容、更高质量的平台。同时,坚持从内因出发,通过创新驱动激发企业内在动力,通过深化改革解开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多方发力,确保民族企业行稳致远。

/巩姗姗(作者系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编辑/陆佳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3年11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