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上市公司频道

侃股:A股非理性“破位”机会大于风险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董亮 网编:董亮 2023-10-20

在多方利好因素加持之下,A股盘中跌破3000点,是一种典型的非理性“破位”,是市场信心不足的直接表现。A股可能会被暂时错杀,但绝不会长期一蹶不振,在真正的投资价值面前,非理性终归会回归理性。从投资的风险比来说,现阶段的A股已经是机会大于风险。

从当日的盘面表现来看,虽然盘中失守3000点,但个股的涨跌数量却未大比例失衡。说明场内的空头氛围并未加重,反而是多方预期有所增强。如此看来,3000点更像是多方的起跑线,3000点的“破位”就像多方的进场发令枪,今后可能会是越跌越买,毕竟3000点之下的利好预期要远远大于利空。

具体来看,A股目前确实已经具备很高的安全边际,处于典型的机会大于风险阶段。

首先,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经济数据向好的事实摆在这里,是A股最大的定心丸。

其次,利好政策密集出台,积极引导市场预期。降低印花税、出台减持新规、阶段性收紧IPO和提高融券保证金比例,监管层在政策端以最大的诚意回应了市场的关切。从目前来看,由于市场信心的缺乏,上述政策的利好效应尚未被市场充分感知,但已经处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最终传导至A股彻底点燃做多热情只是时间的问题。

此外,上市公司层面的“护盘”行动也大大降低了市场风险。近期,有关上市公司回购、大股东增持、大股东自愿承诺不减持的公告层出不穷。这些举动向投资者表明了上市公司对自身投资价值的认可,有助于坚定部分股民的持股信心,同时真金白银地买入自家股票,也有利于维护股价的稳定。

但市场信心的缺乏,让A股的股民犹如惊弓之鸟,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不敢买、拿不住、不敢拿,这是A股目前市场生态的真实写照,也是出现非理性“破位”的直接原因。

在非理性的情绪市场中,投资价值标准会被低估,一些信息的解读会被过度放大。诸如,当下部分股民会对连续流出的外资数据格外敏感。然而,A股的估值定价权应该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别太迷信外资,更别放大他们的离场效应,在资本市场里外资的目的无外乎逐利,在赚钱效应不佳的时候选择阶段性退出也只是常规操作。

在3000点的位置,外资离场究竟是逃顶还是割肉在地板,时间最终会给出答案。

从技术层面来讲,有一句话叫做不破不立。3000点已非理性“破位”,市场的担忧犹如靴子落地,利好的安全垫效应会逐步释放,在现阶段的A股,对绩优标的进行择时布局,大概率会是“只输时间不输钱”。有句股谚说得好,“别人恐惧我贪婪”,道理谁都懂,但做起来可能需要极大的勇气。

北京商报评论员 董亮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