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支付领域外包商备案工作持续进行中。9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系统披露更新信息,又一批聚合支付、收单支付领域的外包商通过备案,其中包括4家聚合支付外包商以及400余家收单支付外包商。
具体来看,4家最新通过备案的聚合支付外包商包括北京常青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掌控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小利云聚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和浙江海科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另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协会已公示的聚合支付技术服务备案机构已达到510家。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包括上述4家聚合支付通过备案在内,协会同日一共发布了461家收单外包商进行备案公示的信息,外包备案的各业务类型均有所涉及。据了解,收单外包机构的业务类型分为特约商户推荐、受理标识张贴、特约商户维护、受理终端布放和维护、聚合支付技术服务等五大类。
在实施外包商备案制度以来,协会累计公示通过备案的收单外包商数量达到22335家,规模再创新高。此外,还有234家外包服务商被取消备案资质,48家外包服务商处于拟取消备案状态。
谈及当前收单领域外包商备案进度,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表示,收单外包机构是支付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与持牌支付机构进行合作,主要承办的是收单相关非核心业务。从近年情况观察,收单外包机构的管理机制已基本建立,备案工作也在有序开展,然而由于业务模式、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市场参与机构经营水平有所波动,支付收单外包工作中也面临动态变化,因此需要根据最新形势,适时纳入符合条件的机构,充实收单外包服务队伍。
“外包服务商备案数量巨大,可以看出仍然在持续推进的过程中,而且是合格一家才能备案一家,审核过程还是很严谨的。当然,备案只是走完了合规营业的第一步,也为后续分级管理打下了基础。”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研究员王蓬博评价称。
近年来,支付机构在拓展业务的同时,也曾因为外包商的无序展业触及监管红线,外包商管理也因此成为了收单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前序备案工作稳步推进至新阶段后,协会于2023年5月发布《关于加强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规范管理的意见》提出强化外包市场自律管理,并要求在2023年9月30日前,收单机构合作外包机构整体备案完成比例应达到90%以上。
不仅如此,在9月5日,人民银行也再次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从落实监管要求和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推动收单业务归本位、清风险、稳发展。
王蓬博认为,外包商备案工作持续推进,也说明收单行业“一机一码”落地速度在加快,灰色产业成本逐渐提升,灰色产业生存空间被压缩。对于支付机构而言,要回归初心,加快转型速度;对于外包服务商而言,合规展业的服务商价值会越来越大,行业门槛将逐步提高,也将加速形成头部效应。
苏筱芮则强调,收单机构首先要高度重视合规建设,围绕提升收单质量、强化安全防线做好各项部署工作,其次要针对展业过程中外包商负责的部分,如受理终端改造、商户信息核实等问题开展对标整改,将内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另外也要关注业务开展及服务提供的可持续性,使得工作质量及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