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外企业文化

增长中国企业攻坚克难的才干

出处:中外企业文化 作者:曹忆江 网编:中外企业文化 2023-09-21

6月10日晚,北京前门老舍茶馆二楼大厅里,福建省政和县委书记带领着县里的中国白茶城、隆合、闽辉等9家专事白茶生产的企业,以“政和白茶”的名牌,做了一次政和白茶文化、茶竹文化、茶艺文化、企业文化的推介活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等在京人士、在京留学生代表欣然莅临。县委书记手拿粉色彩纸的讲稿,真情投入,倾力推介,政和县的白茶专家更是悉心相授,各家茶企领导更是操持着茶具茶品,用淳厚的茶香、淳朴的语言,与各方人士互动交流,两小时的活动,把“政和” 这个让宋徽宗舍得拿年号赐予县名的闽北山川,拥有“中国白茶之乡”美誉,伴着悠远的茶文化浸入人心。老舍茶馆从来殷勤备至,此时更是全尽地主之谊。

这场茶文化活动引发了笔者的思考:政和县党政领导带企业入京开展白茶营销,与淄博的火爆烧烤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强烈感受到当地党和政府的倾力有为。为当地优秀企业搭台,求生存谋发展做推介,这不仅是政企亲清关系的好表现,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道;而主题教育活动的扎实、调查研究的效果,全在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转化落实,各自为战,下出活棋,正是破解疫情之后企业发展难题的有效、有力之举。当我们形成一批党政企合力谋发展、县域经济搞得好,进而出现一批像昆山、湖州这样发展状态的区、县、旗,中国经济的纵横感必将更加强大,生态、就业等涉及发展的基础性难题便不难破解。

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着眼全国发展大局,立足陕西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我们常说,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搞得好与不好,主要看:在经济大势顺利时能否抢抓机遇,迅速发展过程中彰显企业文化的作用;在经济环境处于平稳状态下能否用活企业文化引领企业保持增长;在逆境之下看企业文化能否聚得起人心、抗得住风险、拎得清轻重、留得住品牌企业的社会美誉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回答了当前全国各行业各领域在新时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道路、目标等全方位、一系列问题。它是在新的时代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之下形成的一整套科学、系统、内在逻辑联系紧密的思想体系。它所对应的,是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宏大的系统工程,实践性强、针对性强、系统性强。企业,恰恰是在全领域落实这一思想体系的市场主体、中坚力量。因此,充分有效开展主题教育、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成了企业构画发展战略层面上的当务之急。

1

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快速发展不断呈现加速度变化的时代,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资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科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呈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观念、发展战略,呈现出了中国独特的企业发展的全新面貌。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到改革开放前,中国企业更多地是从原苏东国家的企业架构和运营中学习,但很快地,我们在根据中国的实际自主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开始认识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但对现代企业是什么样子、怎么办成办好现代企业,思路上并不清楚,在实践中一直苦苦探索。改革开放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界,让我们直接操作到JEEP、桑塔纳、富康整车总装流水线,真正参与到波音、空客的大部件组装,参与了人类基因图谱测序,参与了世界顶级航展……在飞奔迅跑、拼力追赶的过程中,中国企业醒悟了,瞄准了世界最先进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的高端,从项目设计、组织体系构建、课题前沿性安排、节点的目标谋划,不断完成着“国际化”背景下的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

中国的第二大世界经济体,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与世界经济、科技、人文、教育、医疗等各方面高度融合、积极参与、互动互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生成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成果、新格局。应该说,正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企业全方位校准了标尺,争创世界水平,不断完成着超越别人、超越自己。从强化技术引领到强化需求牵引,中国企业持续拓展技术需求,不断调整供给侧结构,使市场供需匹配程度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得到全方位提高,靠产品和服务融入世界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企业持续向好发展的基础面日益牢固。

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集全党全国智慧形成的对当今世界发展的科学认识、对未来走向作出的科学回答。中国发展的科学决策已成体系,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了中国式发展的要义、精髓。而高质量高水平的主题教育活动,正是中国企业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通过走访企业,笔者从一线得到这样的信号:凡是党建抓得早、持续抓、有成效的企业,疫情袭来就稳得住阵、疫情过后就恢复得快,无论从事的是生产还是营销,企业都是一派活力生机。究其原由,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时刻激发着员工,影响和带动着员工,使他们有信心、有底气。在这样的企业,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而且往往是这样的企业,思想解放,办法层出不穷,企业里生产能手、业务能手、销售能手、维护能手成梯队。无论是大型施工企业、军工企业等关系国家发展安全的领域,还是关系民生的各类企业,都在不断推进。

这在今年前5个月国家统计局的经济数据中已有体现。比如拉动消费,疫情之后,大批家电企业因时制宜,积极采取线上销售及服务,改变了商场销售模式,由以往的商场购物时的线上演示,转变为居家线上操作,大型电商平台全力支撑。一台空调往往是3天到货,组装人员散到区,到货次日就到位组装,个个技术娴熟。紧接着就是企业回访电话打到消费者,落实运维,一路畅达。一线的劳动者正在用自己的技能和诚实劳动,把家用安装过程变成了一次赏心悦目的体验过程。正是这样的系统运营,让消费者充分体验了“高质量”生活来自于企业高质量的运营。

攻坚克难,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

主题教育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这一好方法要用起来才见成效。中国石油行业管道企业重组,中粮集团不断重组大型央企,中铁电器化系统装备企业整合……这些来自一线企业的战略重组已经表明,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正在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中国企业家队伍现在是上得殿堂、下得厨房,耐得了富、吃得下苦的。上世纪末曾经出现过两次全国性的外贸进出口下滑的情况。当时,拉动中国经济还只有“两驾马车”,外贸是其中的一驾,压力大,破解经济增长危局的手段也远不如今天。然而就在那一刻,一句同样的话语,同样掷地有声:“考验我们共产党员的时候到了!”调查研究,精准施策,组织起来,激发蕴藏在企业内部员工中的创新力、创造力,让更多的企业员工成为克服困难、开拓业务、推动发展的能手,正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的法宝。当前中国经济确实面临着必须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大题。这个新格局,既有来自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交互融合作用,也有来自于当今科技成果的革命性变革的引发,更有企业发展需求的内在动因。知难不难。因为明知前路难,又战胜过困难,也就不惧怕难了。

深入调查研究关系到主题教育活动落地转化

深入调查研究,是这次主题教育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带有工作方法意义上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大而化之、空洞抽象、不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要求,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从企业调查研究的进展情况看,进入学习成果转化阶段的企业普遍感到:仅靠数据模型管理企业,很难得到切身感受的一手资料。以外贸出口为例,如果凭借历年以来积累的各种数据做分析,我们对某年的某类出口商品的淡旺季可以做出线性预测。

然而,一旦市场、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研发投入以及产能出现变化时,原有的数据模型的精度就会衰减,分析结果就会出现误差甚至诱导分析师的判断失真。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加大出口,更多是为换取外汇、促进就业。随着国家经济能力和人口素质的提升,出口数据增加了用于分析国家经济对外依存度的变化的功能。

现在,除了上述功能外,还有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国际化水平、相关就业人口结构与质量、国别政策安排、市场多元化发展程度,以及海外工程带动租赁、出口大型台套机电设备等多方向拓展的进程分析。由此可见,一组出口数据,已经展现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性。同时,判断中国经济走势,除了数据呈现,更须对相关部类成体系地做走访、倾听,不断延展调研深度,才能得出可靠数据基础上的、更加精准的结论。目前,已有不少企业正在加紧开展一线调研,在此基础上展开新一轮的企业资源配置。

笔者深切感到:解决当今中国的发展问题,早已不是一招一式、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就能办好的。解决当下中国发展问题,好比给一个正在行驶的巨轮更换动能部件、传动设备,必须平衡、平稳并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这就需要一定的动能,其难度可见一斑。也许有人说:这么难,干脆先别换了,等开到下一站再弄。然而中国的发展课题难度远比一条船的比喻要复杂得多。机遇往往稍纵即逝,而抢抓机遇不仅为了求胜,还可以规避可能发生的更大的危机。不抓紧时间解决,极可能错过一个变革期。比如绿色发展,如果我们不是痛下决心,及早动手,主动而有计划地安排做出减碳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我们就极可能会在发展的可持续性方面出现迟滞。而当我们下定决心走绿色发展道路,对能源结构、基础产业结构、粮食油料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结构做出结构性调整,国家整体发展动能就得到了根本保障。当我们对种子的科技研发进入到海水稻、太空育种阶段,我们的人才队伍就不可能是初级的。当我们对垃圾采用填埋法的处理方式,垃圾自然就是生态包袱。而当一批专业团队采取生物降解、发电方式去“吞噬”垃圾的时候,我们就真正实现了化腐朽为神奇。风能、潮汐、光能正在改变能源结构,而生命的绿色正在中国大地上向沙漠铺展。曾几何时,不少企业都在思考:我这家企业与绿色发展有什么关系呀?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碳指标作为了自己的发展潜能。正是发展方式的可持续这一本质要求,使企业工作者们的思想不断发生着改变,也正是这次主题教育活动,让企业人用身边事教育着自己的认知、印证着自己的实践,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全面科学系统地解决当今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国家安全、国家治理、国家发展等一系列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还在向企业更深层面推进。笔者相信,广大企业一定能通过这场主题教育活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增长攻坚克难、健康发展的才干。

 

文/本刊记者 曹忆江 

编辑/莘然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3年7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