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外企业文化

以“红蓝融合”助力“六大工程” 不断推动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

出处:中外企业文化 网编:中外企业文化 2023-09-08

“红蓝融合”是指“推动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形象化表达、生动化展开、具体化落实。红,代表政治工作传统底色;蓝,代表信息技术时代特色。红是主体,蓝是载体,融是大势,合是目的。统而言之,就是运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VR等新生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人类智慧的功能模拟和延伸,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创新总要求。企业党建文化面临新形势, “红蓝融合”是促进党建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途径。

1

“红蓝融合”,通过嫁接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抓党组织、抓书记、抓党员、抓活动、抓培训、抓安全”等“六大工程”,从“分离”走向“融通”,为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提供理念创新、内容革新、载体改进、方法进阶,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断赋能。

(一)以“红蓝融合”健全基层党组织,推动党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党组织应坚持“行政机构建到哪、企业业务发展到哪、党员走到哪,党的组织就建到哪”的原则,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无空白,有形有效全覆盖。
在信息化时代,国有企业应将互联网、 ChatGPT、5G、VR、深度学习等新生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基层党建管理工作当中,创新构建智慧党建管理平台,对项目、班组、车间、试验室实现党建动态跟踪管理,目之所及,耳之所听,手之所触,融入现代科技的传播手段,不断推进党务工作走向智慧化,大幅度提升党建工作管理的效率,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有效促进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专项任务目标的有效落实。
智慧党建管理平台,通过多种展现形式,有利于加强沟通、丰富学习内容、实现信息互通,深化拓展党建+互联网,促进党建工作透明化、智能化、规范化,更易形成党建的整体合力,能够更好地坚持“支部建在连上”,及时调整优化组织设置,将党组织建到企业各个层级和各个业务链条上,实现把党支部建到工程项目上、建到车间班组上、建到技术创新团队和试验现场上,实现行政组织全覆盖、业务链条全融入,使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与企业组织架构高度适配,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更加有形有效,从而使各级党组织成为攻坚克难、大战大考的主心骨、顶梁柱、先锋队。

2

 

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使得党建工作不仅仅停留在数据整合、数据汇总层面上,而是按照使用需要进行数字的深度处理,利用生成式AI的特点,制定年度到届党组织换届清单,覆盖各基层党组织,推动建立按期换届督促提醒机制。

(二)以“红蓝融合”选优配强书记,推动书记队伍高质量发展
书记是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国有企业应紧紧扭住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断健全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抓好书记队伍建设。

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的“排头兵”。应坚持“三懂三会三过硬”,明确党支部书记岗位任职标准,规范党支部书记培养选拔机制,严格选拔流程。把优秀的党员、干部放在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加强“双向交流”“多岗培养”,让党支部书记岗位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把基层组织书记经历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因素。应坚持开展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考评结果与薪酬、评价、评 优挂钩,客观、理性、科学 培养使 用支部书记。

新时代书记选优配强,应利用“大数据+深度学习”对书记进行相关数据深度认定,通过对书记日常产生的数据进行精准“画像”,获得书记个性化详细信息,再通过新生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二次分析并针对分析得出的问题推送解决方案。具体构建能力素质模型、任职资格体系的语料库,根据企业党建要求,结合岗位特点,构建岗位任职资格标准或能力标准;借鉴企业画像概念、技术和方法论构建人才画像;基于构建好的人才标准包括岗位说明书,跟候选人的职业经历、基本条件、学历、专业、工作经历和知识能力谱系等做智能匹配。做到历史贡献与现实才能的耦合式评价,充分提升选配书记的科学性,促进书记自我学习意识的树立。

(三)以“红蓝融合”构建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推动党员队伍实现结构构成上的高质量发展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和战斗力的载体,国有企业党组织应始终把做好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增强党组织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任务。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在大战大考中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是国家攻坚克难的主力军、突击队,党员队伍的壮大,需要“红蓝融合”助力党员队伍的日常管理。
国有企业应探索构建“智慧党建微课堂”“智慧党员交流室”“智慧现场红色教育”等三大平台,实现党员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智慧党建微课堂”是支部定期举行“党员微沙龙”“党员微党课”等活动;“智慧党员交流室”是支部根据需要专门创建的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室;“智慧现场红色教育”是利用国有企业自有的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开展模拟现场主题教育。通过三大智慧平台建设,应着重在多个方面优化党员结构:着重在产业工人、“双高”群体、先进模范群体中发展党员;着重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着重把优秀青年吸收到党组织来;着重在空白班组发展党员;着重把党章党纪的要求与企业的具体党建工作结合起来。

(四)以“红蓝融合”严肃认真组织党内活动,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实现高质量发展
抓好党员活动,严肃党的组织生活,是增强党组织活力、凝聚党组织力量的重要抓手,是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有效途径。
国有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 ChatGPT、人工智能、5G、VR、深度学习等新生信息技术手段,以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为主要方向,构建自行感知的智能应用组织活动系统。具体包括实行党员身份认证管理,开发党员身份卡,实现身份证明查询、参加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党课、民主评议党员、交纳党费、参观学习、接转组织关系、参加支部党员大会等多种信息的功能显示,使党支部通过系统就可以全面掌握每名党员动态。
建设网上党支部,探索把党的组织建立在网上、工作覆盖到企业全员,并实时公布“两优一先”“三亮三比”“优秀党员创新工程”等评选信息、党组织活动预告和安排,提供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沟通对话平台,让党员在不同时间和空间能实时了解党组织活动动态,通过网络参加党组织活动。打造线上党组织论坛App,定期发布党员关心的话题,畅通意见征集平台渠道,让党员畅所欲言,构建党员主动地关心和参与党务的线上互动模式,开拓党建工作交流的线上渠道,实现党组织活动的良性互动。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党内政治生活既丰富扎实,又严肃活泼。

(五)以“红蓝融合”塑造党员培训新途径,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应以党员创新理论培训为重点,构建 “智慧+载体”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智慧” 即智慧党校系统,“载体”即构建多种形式与载体),做到“应学尽学”“应培尽培”。
应利用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党员培训资源供给系统,使党员培训效果事半功倍。培训开始前,利用系统汇集的课程、课件、讲师等资源,根据培训需求和学员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精准化便捷化服务;开设班级时,培训组织方根据系统反馈的班次安排,即可线上建立培训班级。通过系统菜单,分别选择班级培训类型和培训对象,系统将从上万门课程中智能选取生成培训课程参考列表,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直观呈现。系统自动记录学员参加培训班次、培训时长、学习情况等基础数据,以多维图、柱状图等形式进行精准“画像”,方便培训组织方全过程了解掌握党员学习培训情况,改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3

 

丰富创新党员培训载体。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要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以传统讲授式教学为基础,不断探讨新形式新方法。内容上融合“专题辅导+典型示范”,形式上突出“理论学习+实地体验”,构建形成讲授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基地体验教学、网络新媒体教学等多元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强吸引力,保证培训质量。依托兄弟央企、集团公司基层党建专家,通过集中讲授或在线讲授等形式,分享基层党建经验。依托主题党日活动、 “三会一课”等形式,组织开展党员研讨,分享基层支部建设的工作经验和典型做法。依托红色教育基地现场体验学习,综合运用元宇宙场景下“沙盘推演、主题教室、电影教学、红歌剧创排”等方法,实施“有深度、接地气”的培训教育。

(六)以“红蓝融合”强化风险防范,推动党建信息安全高质量发展
企业作为经营机构,企业党组织势必围绕企业发展开展各类党建活动。企业党建自身的政治保密性和经营保密性,要求在“红蓝融合”背景下,要抓好企业保密工作。现代科技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会将相关企业秘密传布出去。企业在党建“红蓝融合”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在个人信息采集、企业数据发布、党内活动宣布、人事任命公布等具体事宜的保密性设置。对有些不适宜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播的党建信息予以线下组织;对容易引起舆情事件的党建信息要及时实施防火墙机制;对不适宜大范围公开的信息要限制在额定范围内。不为了追求高效而忘记安全。新技术条件下的党建安全尤为重要。对具有庄重度的党内活动(如入党宣誓仪式等),则要酌情线下举行,避免追求高科技的快捷性而忽略了必要的仪式感。

未来,国有企业党建的高质量发展,要以战略思维的高度进一步结合“红蓝融合”理念;创新思维的范式,持续挖掘信息技术在基层党建方面的运用;科学思维的模式,不断实现组织建设标准化、管理流程规范化、党建工作品牌化、融入中心具体化;风险思维的底线要求,不断强化保密意识,堵塞高科技两面性带来的漏洞风险,不以快作为度量高质量党建的唯一标准。深入推动企业“红蓝融合”党建稳步、科学、理性、健康发展,是引领保障企业在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