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银行理财频道

2023服贸会|孙辈比祖辈将多经历7倍“热浪” 气候“沸腾时代”如何应对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李海颜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3-09-05

“相关研究表明,2020年出生的人相比1960年出生的人一生平均经历热浪多7倍,洪水多2.8倍……”随着高温热浪、洪涝干旱,极端天气事件的多发、频发、并发,气候变化已然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现实危机。9月5日,在2023年服贸会绿色发展与碳中和(北京)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气候问题与“碳中和”趋势和挑战进行分享和探讨,认为“碳中和”对于应对气候危机起到重要作用,也是推动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增长的新引擎。

北京商报

气候变化风险加剧

“沸腾时代”气候风险正在加剧。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迎介绍,气候风险加剧了代际不公平,相关研究表明,2020年出生的人相比1960年出生的人一生平均经历热浪多7倍、洪水多2.8倍。

据了解,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此前就7月全球气温创下新高发表声明表示,全球变暖时代结束,全球“沸腾时代”已经到来,对于整个地球来说,这是一场灾难。

“‘沸腾时代’正在加剧气候的风险,刚刚过去的7月全球月均气温相比工业革命前超过了1.5℃,几乎同时南极的海冰量又创出新低,全球气候系统变得更加不稳定。”陈迎认为,在此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正形成最广泛的国际共识,“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有挑战,更有机遇。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增加吸收,使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达到平衡,对于应对气候危机起到重要作用。按照“双碳”目标要求,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陈迎指出,“双碳”目标是中国承担大国责任和总体外交的需要,也是自身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通往“美丽中国”的必经之路,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绿色复苏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及增强新技术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温热浪、暴风骤雨、洪涝干旱,极端天气灾害多发、频发、并发,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现实危机,与地球上所有人都息息相关,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苏伟指出,面对气候变化危机,国际社会也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确立了全球净零排放或者“碳中和”的愿景,明确了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建立了国家自主贡献的行动机制。

以“碳中和”应对气候危机

“碳中和”对于应对气候危机起到重要作用,也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为绿色经济提供新的机遇。

“‘双碳’目标不仅不是拖累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反而是推动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寻找经济新增长点的引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表示,“双碳”领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主要的投资领域之一。据有关方面测算,现在每年“双碳”领域相关投资已超过万亿元,2050年可能达到百万亿元,商机非常广大。此外,“双碳”目标还将进一步促进能源的转型发展,促使我国逐步摆脱对化工能源的依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突破,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为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控制和减少人为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鼓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行为,7月7日,生态环境部曾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北京绿色交易所常务副总经理王辉军指出,与2012年发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相比,《办法》明确了温室气体种类增至7种,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和三氟化氮,主管单位由国家发改委变为生态环境部,交易机构由地方碳市场交易变为建立集中统一的交易平台。

“《办法》明确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推动‘双碳’目标的作用和地位,是自2012年CCER项目运行以来,相关部门首次公开明确。”王辉军介绍,同时还确定可开发项目类型分别是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减排以及节能增效,有利于促进碳交易。

某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办法》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提供了具体的管理规定,明确了相关主管单位和交易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推动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的规范化和有序发展。鼓励并激励企业和个人自愿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交易机制激励减排行为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到减排行动中。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利于推动“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认为,《办法》对于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自愿减排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此外,通过自愿减排交易,还可以形成碳市场,促进碳金融和碳交易的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颜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