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推荐

“太空种子”炼成记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方彬楠 陆珊珊 网编:王巍 2023-06-05

6月4日,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当天随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除了返回舱,还有15项科学项目的实验样品,其中也包括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太空种子。

目前,我国太空育种的育成品种数量和推广应用范围处于世界第一位。太空育种的产业价值也在逐步释放,太空育种正在农业、林业、微生物制造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京商报

种类繁多

112家单位1300余份

在15项实验样品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莫过于太空种子。提到太空育种,水稻被公众所熟知。其实,这只是我国太空育种的一个缩影。

在空间站建造阶段历次飞行任务中,均安排了航天育种实验项目,例如,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共搭载了112家单位1300余份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航天育种材料。

据了解,太空育种通过高真空、强宇宙射线、微重力、弱磁场等特殊太空环境,诱变植物种子或菌种等,使这些搭载物基因产生变异。搭载物返回地面后还需进行筛选,最后种植培育获得优质高产的新品种。首都新鲜食材基地运营总经理吕志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最终试验成功并上市的种子,需要经历从太空带回来、登记到成果转化以及田间试验等共计5-8年的时间。

北京商报

后来居上

36年登上世界第一

从淘宝等一些知名电商平台,也可一窥太空育种的火热。事实上,这并非首批返回地球的太空种子。“太空育种”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三个国家成功地进行了卫星搭载太空育种。

我国的太空育种已有36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1987年零星无源卫星搭载,到21世纪初发射育种专业卫星进行航天育种,搭载的生物材料范围和重量都有大幅增加。眼下,随着我国空间站的“上线”,我国太空育种也进入了空间站育种时代。

截至目前,我国共开展了30余次的植物种子、菌种、试管苗搭载升空。最开始仅为蔬菜种子,随着太空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培育出近千个航天育种新品系、新品种,包括粮食、蔬菜、水果、油料等农作物品种,花卉、中草药及制药、酿酒等微生物类都有涉及。

目前,蔬菜瓜果、咖啡、茶叶、菌种、中药材等食品品类都有了“太空后代”。超市常见的太空椒、太空西瓜便是太空育种的成功品种。我国太空育种的育成品种数量和推广应用范围居于世界第一位。

北京商报

产业规模

至少2000亿元

就试验成功的太空种子的优点而言,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表示,太空育种使基因变异频率高、变异周期短,可以创造出许多在地面上无法获得的新基因资源。同时,太空育种能够探索在失重的太空条件下,育种的环境条件改变后,对于植物种子的变化情况、是否能够适应性生长,从而探索在太空中人类如何利用植物生存。

“经历过太空遨游的蔬菜等农作物种子,大多数都发生了遗传性基因突变,返回地面种植后,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比原来普遍增长10%-20%,而且品质大为提高,作物肌体也更加强健,对病虫害的抗逆性特别强。”洪涛说。

北京航天育种中心的专家曾做过一项对比试验,发现经过太空搭载的水稻蛋白质含量比原来提高了8%-12%,且“太空水稻”的颗粒饱满、味道好,每亩产量高达650-700公斤;青椒通过太空搭载,变得果大色艳,又嫩又香,籽少肉厚,除了产量增长两成左右外,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态物、铜铁等微量元素含量都比原来高出7%-20%。据相关媒体报道,截至2021年初,我国太空育种后的累计种植面积已达1.5亿亩。

太空育种的产业价值也在逐步释放,太空育种正在农业、林业、微生物制造业等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太空育种年推广面积超过4000万亩,初步估算,太空育种产业规模目前已达到至少2000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陆珊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