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北京科创中心全球影响力初形成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刘四红 网编:王巍 2023-05-27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当今,以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全球范围内技术创新速度加快,科技发展亦呈现出多点突破、交叉融合的趋势,开放推动和引领创新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那么,作为全球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地的北京,在科技创新层面有哪些建设成果和建设经验?又有哪些层面仍待提高?5月26日,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召开的全球工程创新论坛上,《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本次评估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牵头、45位院士专家组成,实地调研了包括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北京“三城一区”。综合评估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六年(2014-2020年)建设取得的进展成效,并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做法。

根据《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到2020年,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全国,形成全国高端引领型产业研发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核心支撑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北京商报

《报告》指出,经过六年的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很好完成了国务院印发的《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第二步”建设目标,为建设全球原始创新策源地、全球开放创新核心区、实现2030年总体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际层面,对标国际先进科创中心纽约、旧金山-圣何塞、波士顿、巴黎、伦敦、东京、新加坡等,北京在高被引论文、PCT专利、科研机构200强、大科学装置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多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内层面,对标上海、深圳,北京在万人发明专利、PCT年均增长率、基础研究经费占R&D比重、技术合同成交额全国占比等十余个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

《报告》指出,北京科创中心的全球影响力初步形成。可以印证的多组数据是,《自然指数一科研城市2021》中,北京列于全球科研城市首位,又如根据联合国《全球创新中心指数2021》,北京在全球顶尖科技创新集群中排名第三。

《报告》介绍,北京超前部署基础前沿研究,开展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系列改革措施,吸引、培育全球顶尖人才,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构建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格局,并形成了五个方面“北京经验”,为国家相关政策出台提供了重要参考。包括构建创新体系、探索创新管理机制、布局产业政策体系、改革人才制度、培育国际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对标国际创新高地剖析短板和不足,本次《报告》也提出进一步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北京下一步还可以做得更好,但还有多方面潜力仍待发挥。首先是创新链对产业链的引领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另外,科创资源要素在京津冀域内流动以及对全国的辐射方面,北京还有很大的余量可以再提高;第三则是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尤其是北京还有很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如何进一步发挥这些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仍大有作为;此外在国际化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建设上,还有潜力可以挖掘。

《报告》也建议,北京可发挥创新链对产业链的引领作用;应落实京津冀协同创新政策,形成京津冀产业内生互补联动;要发挥北京央企集中的资源优势,充分激发民企创新活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此外,要用好大科学平台和绿卡制度,集聚国际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