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基金机构频道

2023中关村论坛|开源为数字经济领域带来变革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李海媛 网编:孟凡霞 2023-05-26

在世界开源创新发展的当下,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也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5月26日,世界开源创新发展论坛在2023年中关村论坛上召开,该论坛以“开放科学背景下的开源教育”为主题,多位业内大咖出席。该论坛围绕进一步加深对开放科学理念下开源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探讨国内外开源人才培养,开源技术创新应用和产教融合的典型做法,弘扬开源理念和开源精神,厚植开源开放文化沃土。不可否认的是,从当前来看,开源人才在我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是紧缺的,而高校则成为了开源教育的发力点。

图片来源:中关村论坛

开源文化融入人才教育

数字经济时代大幕已拉开,新的科技创新正在加速数字化进程,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创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也迅猛增长,将开源文化融入人才教育,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

所谓开源(Open Source),即开放源代码,兴起于软件行业,该概念出自1998年著名黑客社区Debian的社长BrucePerens起草的“自由软件指导方针”。当前,业界已形成共识——开源是促进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将源代码、设计文档或其他创作内容开放共享的一种技术开发和发行模式。

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谈绪祥表示,当前,开源深刻地改变了数字经济领域的产业格局和商业模式,推动全球信息技术发生全局性、持续性的重大变革,其影响还波及、深入到其他各个领域。开源已成为数字技术创新发展的一个主流模式,是形成全球数字科技创新的重要核心动力。同时,开源教育旨在培育开源文化,传播开源意识,促进开源成果共享,源源不断地为开源领域输送科技人才,这是激发活力,推动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核心驱动力。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指出,要推动开源,首先要弘扬、传播开源文化的理念,培育开源人才成长的土壤。开源不仅存在于技术层,其实也是文化理念,在推动开源教育过程中除了技术、知识传授以外,还要主动地融入开源文化、理念、模式,增强开源意识。其次要推动开源的政策机制建设,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要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以最新的开源技术成果开发建设课程的教学体系,鼓励科研人员投身开源生态的建设,繁荣开源创新的国际交流合作,围绕开源技术与开放科学,促进开源资源的全球共享。

高校成开源教育发力点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高校也致力于发展教育开源。对此,部分专家学者也在论坛上发表了他们对此的最新见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讲席教授、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凌文指出,教育开源是让所有的受教育者用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学习他们必须学习到的最基础的知识。

谈绪祥进一步提到,近年来,我国开源教育发展迅速,高校成为开源教育主要发力点。目前,很多高校正在与企业、开源社区开展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开源社区技术方向的多样性,弥补了高校教师个人研究方向单一性的短板,与企业的联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高等教育和企业需求之间的供需差距。

迄今为止,无论计算机还是软件已经发展几十年,那么,为什么近年来才强调开源教育?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源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周明辉表示,开源人才其实与传统教育中培养的计算机人才、软件人才有所差别。首先体现为文化和技术。在开源世界,你的优点和缺点是公开的、透明的,因此如果你作了贡献,全世界人民都看到,如果你有问题,全世界也都知道,这种开放的环境在传统教育中有不足之处。现在传统计算机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对开源技能、开源意识、开源文化培训和教育有所缺失,也是开源教育关注的一个重点。

张桂华还提到,依托“科创中国”开源创新联合体,推动建设产教融合的平台,融合政、产、学、研、经、服等各类创新主体,充分调动各类创新资源,联合高校、企业打造产教一体的开源平台,推动建立从高校的开源学习、产业的开源实践到开源的创新创业的沃土,全产业链闭环生态。

开源创新与人才培养

要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不可缺少的就是人才。“科创中国”开源创新联合体荣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要把人才培养抓起来,这样才能在开源创新中发挥人才优势,更好地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从当前来看,开源人才在我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是紧缺的。周明辉直言,站在今天的视角看,开源人才是十分紧缺的。相关数据也显示,全世界的各大软件公司近年来对开源人才的需求也很强烈,但与此同时,找到开源人才又是困难的,所以他们会用更多的钱来留住开源人才。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建民也强调,要促进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同时可以通过开源的方式使之进入到课堂,而这类课程也可以往开源平台迁移。

周明辉则补充称,成熟的开源项目会到高校积极开设面向他们自己的项目和技术的课程,但这对于有成熟课程体系的“985”院校而言较难实现。具体而言,如果在大学开设课程,有两个维度,一是将开源教育、开源软件、开源硬件融入现有的课程体系,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语言这些现有的计算机教育的核心课程。另一个维度则是面向开源开发建设特别的课程。

整体来看,培养开源人才仍是当前科学界需要努力的方向。“高校、企业、社区、科研院所等多方积极协同,以软件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途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驱动,以特色发展为重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发展关键技术、核心软件技术攻关,促进软件生态体系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最终必然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并带动各方的发展。”谈绪祥总结道。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媛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