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推荐

央行: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廖蒙 网编:王巍 2023-04-21

“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精准有力,兼顾把握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平衡”…… 4月20日,人民银行举行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等就货币政策、通缩以及房地产金融等热点问题作出最新回应。

合理看待通缩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更早时候,央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金融数据,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社融增速持续上行,广义货币(M2)增速延续高位,一季度净投放现金961亿元。

经济复苏态势明显、货币供应量加大的同时,物价涨幅却在回落。2022年3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7%,这一涨幅达到近18个月以来最低点。这一矛盾走势引发市场对通货紧缩的担忧,市场上的钱都去哪儿了?

针对信贷和通胀走势出现背离而引发关注这一情况,邹澜在会上作出了详细的解释。邹澜表示,经济基本面和高基数等因素使得近期物价有所回落。一方面,供给能力较强。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有力支持下,国内生产持续加快恢复,物流畅通保障到位,特别是“菜篮子”“米袋子”供给充足。另一方面,需求恢复较慢。疫情伤痕效应尚未消退,消费意愿尤其是大宗消费需求回升需要时间。基数效应方面,2022年3月国际油价暴涨和国内鲜菜价格反季节上涨,带来了高基数扰动。

“货币信贷较快增长与物价回落并存,我们认为本质上受时滞影响。稳健货币政策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去年以来支持稳增长力度持续加大,供给端见效较快。但实体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效应传导有一个过程,疫情反复扰动也使企业和居民信心偏弱,需求端存有时滞。”邹澜表示,总体来看,金融数据领先于经济数据,实际上反映出供需恢复不匹配的现状。

事实上,通缩一般具有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的特征,且常伴随经济衰退,这与当前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M2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的现状存在明显区别。

邹澜强调,对“通缩”提法要合理看待,随着金融支持效果进一步显现,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逐步回归至往年均值水平,全年CPI呈“U”型走势。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解释道,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和通胀基础,主要是从我国供给和需求情况看,国内物价有望保持温和可控。同时,我国经济呈现稳步复苏态势,就业市场稳定,物价保持增长,并未出现消费者物价趋势收缩、经济衰退等情况,信贷和货币供应也处于合理适度水平。此外,近几个月物价低位运行主要是由于国内需求处于恢复阶段,春节错位,猪肉、蔬菜等商品价格回落,需求恢复滞后于生产供给端。

房地产交易活跃

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传递的另一热点信息,是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数据显示,3月住户贷款新增1.71万亿元,其中与房贷挂钩的中长期贷款增加6348亿元,同比大幅多增2613亿元,回升至2021年同期水平。时间线拉长至一季度,住户中长期贷款共计增加9442亿元。

阮健弘指出,从行业投向来看,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房地产业贷款增长呈上升态势,贷款的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会上,谈及2023年一季度房地产信贷增长情况,邹澜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继续抓好各项政策落实落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近一段时间,随着前期稳经济大盘、稳定房地产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各方信心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多项指标与去年四季度相比出现边际好转,在房地产金融数据上也有所反映。

邹澜表示,房地产贷款主要由个人住房贷款和开发贷款两项构成。从数据上看,今年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月均发放额大约是5900亿元,比去年四季度的月均发放额多1900亿元,与同期商品房销售额的比值处于合理的区间。一季度开发贷款累计新增约5700亿元,与同期商品房在建规模相比也处在比较高的水平。债券方面,一季度房地产企业境内债券发行1500多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境外债券市场信心也在逐步恢复。

对于因城施策的房地产利好政策,邹澜也在采访中提到,2022年末,央行、银保监会建立了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了因城施策原则下首套房贷利率政策的双向动态灵活调整,可以“既管冷又管热”。既支持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困难的城市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又要求房价出现趋势性上涨苗头的城市及时退出支持政策,恢复执行全国统一的首套房贷利率下限。

邹澜强调,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密切关注房地产金融形势变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会同金融部门持续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实,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在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本次央行对于房地产金融领域的表态中,“既管冷又管热”最为核心,利好政策驱动下,居民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得以释放,也要防止部分地区出现“过热”现象。按照对应的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定价机制,房贷利率灵活调整,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

货币政策稳健

2023年一季度,新增信贷总量超出预期,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经济复苏动能在不断增强,超预期完成“靠前发力”和“开门红”目标,也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阮健弘表示,央行将继续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长基本匹配,巩固拓展经济向好的势头,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预计2023年信贷投放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将保持平稳。

据邹澜介绍,截至2023年3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共17项,余额大约6.8万亿元,有效引导了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同时,针对备受关注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退出问题,邹澜指出,工具退出指的是中央银行不再新发放资金,但已经发放的存量资金可以继续使用,最长使用期限可以达到3到5年。“工具的机制设计本身就是缓退坡的、是平稳有序的。”邹澜说道。

4月7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一季度例会中提到,当前国际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发达国家央行政策紧缩效应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但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

对于后续货币政策走势,周茂华认为,国内经济恢复叠加政策靠前发力,预计货币政策在保持信贷货币总量合理增长和流动性合理充裕基础上,央行更注重结构工具优势发挥,提升政策支持精准与质效,突出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新兴领域支持。

邹澜也在会上进一步强调,下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兼顾把握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平衡,坚持稳健取向,保持总量适度、节奏平稳,创造良好货币环境,更好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同时,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将更多金融资源向民营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继续支持粮食、能源等民生物资保供稳价,关注劳动力市场供求、海外高通胀传导等因素的可能影响,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