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推荐

8400万 新业态从业者显韧性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方彬楠 张晗 网编:王巍 2023-03-28

中华全国总工会(以下简称“全总”)于近日公布的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自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首次提出“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到“十四五”时期明确提出要趁势而上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以来,这种就业模式不仅逐渐被认可,也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专家表示,新就业形态在稳定我国总体就业形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未来新就业形态领域将渗透到各行各业,持续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21%

在数字经济下蓬勃发展的平台经济,正改变着传统的就业形态,不仅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的队伍正在壮大,陪诊师、宠物烘焙师、玩偶修复师等新型职业也已走进大众的视野。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职工总数为4.02亿人左右,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到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了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要是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农业户籍人员比例较高。

8400万人的数量意味着什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学院副教授陈建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数据规模是非常庞大的,表明新就业形态在稳定我国总体就业形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很多人对新就业形态的提法并不陌生。八年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首次提出了“新就业形态”。之后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新经济,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

四年后,为了持续推进新经济新业态发展,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办【2020】32号),其中指出,要充分认识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新型消费的重要意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经济跃迁下,如今的“新业态”和最开始的界定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2018年,全总为了推动货车司机等灵活就业群体建会入会,曾提出“八大群体”的概念,包括货车司机、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商场信息员、网约送餐员、房产中介员、保安员。后来,全总又提出以做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三新”领域职工建会入会,统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重构

近年来,新形态就业者规模迅速扩大。来自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参与共享经济的平台从业者人数,在2015-2020年间增加3400万人,年均增长率为9%。

“这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陈建伟分析说,首先,技术进步和平台经济的兴起,进一步加速各类生产要素之间的联结,催生了新的市场需求,拉动了相关从业人员数量的增长;其次,因为种种原因,有一些劳动者从传统经济中“走”了出来,有转岗和再就业的需求,新业态模式就承接了这部分转移的劳动力的就业。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产业经济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增加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也是人类自由、开放、民主的一种体现。

宋向清认为,这种新的就业形态应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维度进行理解。“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讲,新的就业形态是基于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互动实现的虚拟与现实生产体系的结合;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新就业形态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和大众消费升级而出现的一种去雇主化的就业模式,灵活性较高。”

“新形态就业的出现在本质上是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引发的生产要素的重构,各类生产要素依托平台进行了新的组合,进而催生出新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是各要素重新结合后一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最优选择,也体现了在技术革命之下,产业链和供应链之间的再造和优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共赢。”宋向清进一步分析称。

引擎

事实上,新就业形态也极大缓解了就业压力。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去年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的38.6%,居世界第二位;增速同比上升9.7%,位居全球第一,这标志着数字经济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而数字经济领域也是新业态从业者优先选择的领域。

陈建伟表示,新形态就业对吸纳就业来说十分重要,避免了经济运行中劳动力资源闲置的问题,有助于促进稳定经济增长。此外,新业态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流动、交换和消费,降低了交易成本,长期来看对经济增长十分有利。

宋向清也持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新业态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首先体现在缓解了就业市场之间的供需矛盾,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刺激了消费;其次,通过平台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领域的市场发展,可以渗透到基础产业的各个层面,从而使服务业和相关制造业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支撑。

当下,扩内需、促消费是重中之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首要位置,明确提出要恢复和扩大消费,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其中,就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信心比黄金都重要”,有了工作才有收入,居民才会有消费的意愿。

在3月6日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也表示,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就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居民的消费能力来自就业和收入,要推动创新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促进机制,使居民有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

“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新形态就业来说,未来其领域会渗透在各个行业,除现在的快递员和网约车之外,还会向教育、养老、婴幼护理等与个人日常消费相关的领域延伸,不断发展壮大。”宋向清说。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张晗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