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频道

降价九成,商业版ChatGPT“拉帮结派”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魏蔚 网编:产经中心 2023-03-02

 要知道,ChatGPT的客户不只C端用户,还有B端企业。3月2日,OpenAI正式推出面向商业用户的ChatGPT和Whisper语音转文字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这款基于ChatGPT同款的GPT3.5模型比之前便宜90%,大约0.002美元/750个单词。目前愿意为ChatGPT API买单的有图片和短视频社交平台Snap、在线学习平台Quizlet等。烧钱、烧钱……自ChatGPT走红以来,商业化魔咒一直萦绕着OpenAI,免费时被质疑,面向用户付费时依然不被看好,这次toB上新能否打破坚冰尚不可知,但OpenAI正在尝试。

OpenAI官网截图

打一折上新

向企业客户提供服务不算新鲜事,从2022年11月面向C端用户推出ChatGPT聊天机器人后,OpenAI就开始向企业提供付费接入的产品。只不过,早期用户的热情遮掩了OpenAI toB的意图。事实上,类ChatGPT产品toB才是主流的商业模式,至少从小冰toC免费陪聊、toB可定制来看是这样。

意料之中的策略,意料之外的价格。据悉,上述API基于ChatGPT同款的GPT3.5模型,被命名为“gpt-3.5-turbo”的模型,定价为0.002美元/1000 tokens,换算成单词,即0.002美元/750个单词,比目前的GPT3.5模型便宜90%。

但一位人工智能行业从业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强调,“定价并不是成本,实际成本至少包括两大块:前期训练和后期运转,大概是1:9的关系”。

另一种toB服务也已经开放,OpenAI拿出API接口供商业伙伴付费接入,定位为每分钟0.006美元,这基于其2022年9月推出的Whisper语音转文字模型。据介绍,Whisper API支持对语音文件进行转录和翻译,并支持包括英语、中文、阿拉伯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几十种语言。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产品说明文档显示,在业界常用的FLEURS数据集测试中,Whisper large-v2模型在识别英语、意大利语、德语时的单词错误率都能控制在5%以下,识别中文的错误率14.7%。

即便如此,目前OpenAI已吸引了不少耳熟能详的企业用户,其中就包括图片和短视频社交平台Snap、在线学习平台Quizlet,前者在本周推出了名为“My AI”的可定制化聊天机器人,后者面向6000万学生用户提供了能出题考验学生的家教机器人。

便宜没好货?

回到商业模式,toC付费订阅是业界围绕OpenAI讨论更多的话题。引子是,OpenAI在2月推出“ChatGPT Plus”付费订阅版本,每月收取20美元。

订阅制可行吗?小冰CEO李笛向北京商报记者解读,“订阅制实际是API调用的一种包月服务,这也意味着巨额成本,不可持续。因为它是包月调用次数,而不是单纯的包月”。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也表示,“ChatGPT包月调用的成本很高,不过摩尔定律在ChatGPT身上是适用的,大模型一旦成立,算力成本下降后,成本这件事就不用多虑”。

由于目前尚不确定ChatGPT商业版定价降低后成本的变化趋势,OpenAI的成本压力如何不得而知。按李笛此前的计算,“若使用ChatGPT的方法,每天成本将高达3亿元,一年成本将超过1000亿元”。

相比单纯看成本,他认为应该更多思考如何优化成本、提高准确性,使产品真正落地。李笛说,“以现有产品形态来说,运行时的算力成本非常巨大,不优化就只能降低对话质量”。展开来说,就是它跟第一个人聊的时候生成了答案,后面99个人和它聊类似话题,如果都出现同一个答案,就能够节省算力,但这样相关性就会下降,让人感觉“没那么聪明”。因此要想商业化落地,首先必须解决准确性问题,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成本。

卖给谁更容易?

回溯到隔壁互联网企业的PC时代,客户究竟是谁也曾让人苦恼。

“搜索引擎刚出现时,百度、新浪、搜狐都想嵌入人家的产品里去,而不是直接面向用户。回过头看答案很明确,搜索是可以直接toC的。toB是链条最短、见效最快的商业模式,现在文心一言和ChatGPT都在和B端用户合作,但我认为未来ChatGPT更大的潜力在C端,而且会比当年搜索引擎先toB再toC的路径更短,用户接受程度更高”,王超预测。

李笛认为不能将AI视为工具,他举例,“比如微软有word文档,一个作家用word文档写出了旷世名作,挣了很多钱,他分给word吗?不会。这是因为word是个工具,并不提供智慧价值,不分是合理的,但今天AI不提供智慧价值吗?提供,但AI分到了吗?分不到,这就不合理了”,这也是为什么小冰要封装能力到AI Being上的原因。

以小冰为例,2019年小冰公司提出了一个词AI Being,做一个框架用来创造各种AI Being,把服务能力封装在AI Being上,而不是按调用次数去收费。可以简单理解为,小冰和OpenAI都有toB服务,但是服务形式不同,目前ChatGPT是我有什么给你什么你自己用,按次数收费,小冰是你要什么我可以帮你做,给你一个整体解决方案。

回到客户群,李笛具体到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角度来观察。如果toC是走内容平台模式,通过广告模式挣钱。如果toB,是用AI Being和企业进行协同。通过与雇主的长期磨合,AI Being和雇主的审美、风格会越来越趋同。李笛进一步说,“某种意义上说,AIGC本身赚不到钱,小冰不是在做‘画笔’,而是在做‘手拿画笔的人’,让AI Being本身具有价值”。

其实,不管ChatGPT卖给谁,怎么卖,现在整个行业还都在初期阶段,烧钱做训练也好,收费试水花也罢,还得ChatGPT这阵风吹一阵才有答案。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