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经频道

【北京新地标·首都新经济】天桥艺术中心:文化消费进化新艺脉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郑蕊 摄影记者:贾丛丛 网编:方彬楠 2023-01-19

【编者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对“新”的憧憬总是让人欣喜和期待,2023年尤甚。重回常态、重拾烟火,全社会信心和预期正复旧如初;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新经济韧劲和活力已澎湃而出。此际,我们精心遴选若干北京新地标,从这里出发,探寻它们在首都新经济图谱中的坐标,也记录下我们正经历着的这个特别时刻。

贾丛丛/插画

“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清末民初诗人易顺鼎的《天桥曲》一语道出老北京天桥曾经的盛景,民间艺人“撂地画锅”,杂耍表演悉数上阵。

如今,形形色色的演出依然在天桥上演着,而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则成为串联演出与观众的主舞台,戏曲、音乐、话剧、舞蹈等数千场演出一一亮相,迎来送往数百万名观众,一系列走进台前幕后的创意活动更拉近了剧院与观众的距离。

这座开幕已有七年的建筑不能算新,但在其持续进化的新运营理念、新运营模式的作用下,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已俨然成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进程中的一座崭新的文化地标。

从专业到多元:“修筑”演出爱好者聚集地

作为首都中轴线上唯一的文化艺术中心,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地处南中轴路西侧,永定门北,西临天坛,北靠前门,以“琉光戏影”为主题的建筑主体静立于市,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文化气息,成为北京市演出爱好者的聚集地。

此时此刻,多台大戏也正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着。不仅百老汇爆笑悬疑音乐剧《两个人的谋杀》、陕西人艺话剧《白鹿原》、小不点大视界金牌人偶剧《鹅!鹅!鹅!》等经典作品接连在1月登台上演,百老汇摇滚音乐剧《近乎正常》中文版、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音乐剧《隐秘的角落》等也早已预定好2-3月走进剧场,与观众相约见面。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在开幕之初‘音乐剧专业剧场’的定位直接切入北京演出市场的核心需求点,开了一个好头,此后更多类型剧目的上演以及多元化经营,令其集聚更多观众。”剧评人蒋颖如是说。

将时间倒回至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开幕前,当时音乐剧虽已在国内有30多年的历史,但整个市场却一直处于起步阶段,即使是在汇聚众多文化资源、年演出场次可超2万的北京,每年音乐剧的演出场次也不足千场,优质作品的缺乏、专业剧场的缺失,均成为限制北京音乐剧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2015年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式开幕时,1600个座位的大剧场不仅在当时是北京乃至全国一流的专业音乐剧剧场,也是国内第一家使用电子可调混响VIVACE系统的剧院,舞台机械有来自德国的舞台技术,所有框架都是铝合金挤压型材制成,可以在范围内随意调节舞台高度,这些硬件是承接国际一流音乐剧演出不可或缺的条件,更是观众有上佳音乐剧观看体验的必要条件,恰好填补了北京音乐剧市场的空白。

紧跟着,此前一直因剧场达不到演出标准而两度与北京观众失之交臂的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也随着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开幕终于踏上北京的舞台,当年更是获得超7000万元票房,直接带动2015年北京音乐剧票房收入破亿元,同比增长226.7%,观众人次也较上年增长超六成。

在此后的七年间,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不断引进和汇集国内外经典剧目,制作八大艺术系列,即音乐剧梦工场、时光印记、都市节拍、天桥艺聚、精彩中国、夏日狂欢、音乐无界和前沿经典,通过旗下1600座的大剧场、1000座的中型剧场、400座的小型剧场和300座的多功能剧场,源源不断地为观众带来国内外优质音乐剧、话剧、舞蹈、家庭秀、儿童剧、演唱会、各类现场音乐会等演出作品。

据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透露的数据,开幕至今的七年时间里,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已累计演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剧目1157部、4503场,接待观众达269万人次,积累会员超过3000人。

演出+衍生:挖掘文化新消费

不只是将国内外优质演出作品带给观众,如今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已将自身的触角延伸至更多领域,通过艺术普及带领观众深入了解演出市场,同时也是国内外艺术发展的交流平台。

在蒋颖看来,与电影等影视文化产品不同,演出此前一度被定义为有门槛的文化产品,但实则不然,演出市场依然有众多接地气且符合不同观众需求的作品,只不过不为大众所知,因此需要从业方共同努力打破人们对于门槛的认知。

在这方面,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拥有较强的资源及影响力,能够成为普及艺术及演出市场的重要力量,不仅为自身吸引更多观众并增强黏性,也为整个市场源源不断供给推动力。

在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据北京市文旅局发布的数据,北京75个剧场举办线下营业性演出共计91台303场,吸引观众5.7万人次,票房收入849.3万元,线下演出场次基本恢复至2019年的同期水平。欣欣向荣的复苏态势显现出演出市场的巨大潜力。

“我第一次观看音乐剧便是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亲身感受到现场演出的震撼,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我观看演出的主要据点之一。”演出爱好者吴颖霞如是说。与吴颖霞相同的演出爱好者不在少数,尤其是自2018年北京地铁8号线开通天桥站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所处位置的交通便利性大大提升,进一步吸引观众前往。

“剧场也是一个文化消费场所,以消费的属性,便利性不可或缺。”陈琛表示,观察海外的演出地标,纽约百老汇、日本四季剧场、英国国家剧院等均在附近设有地铁站,方便人们出行,同时这也便于演出院团汇集观众,开展驻场演出。

而在文化消费层面,文创衍生也成为演出市场的一股新生力量,剧院、剧场纷纷在此布局,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也不例外。

早在2019年11月,北京天桥艺术中心4周年庆时,天桥艺术文创商店便线上线下同步开始营业,当时实现自主研发设计的商品约占全品类的35%。

经营到当下,打开天桥艺术文创商店的线上店铺,琳琅满目的文创衍生品依然吸睛。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时,包括鹅手机壳、巴黎圣母院书签、天桥联名杯在内的多款产品均显示为售罄状态。

曾购买了《摇滚莫扎特》衍生品的消费者徐芹芝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当遇到自己格外喜欢的演出作品,就希望在观看后也能通过另一种形式将它带回家,文创衍生产品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同时价格也在自己的接受范围之内。

演出行业分析师黎新宇认为,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文创衍生品是深层次挖掘内容价值,从市场现状观察来看,当下消费者对于文创衍生品的认可度正在提升,演出行业此时布局该领域存在着较大的机会。同时,通过布局文创衍生品也能丰富演出市场的产品形态与服务,并契合剧院、院团多元化经营的方向,强化与观众的纽带。

打造“演艺之都”:演出市场再迎风口

着力打造“演艺之都”,推进“大戏看北京”,精心组织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办好惠民文化消费季——这是北京繁荣发展首都文化的着力点之一。

近年来,北京市也一直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并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及,到2035年,“北京要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在实施过程中,演出作为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重要一环。《规划》也明确实施戏曲、曲艺、民间文艺振兴工程,音乐、舞蹈、杂技创新工程,打破各文艺门类发展瓶颈,固强补弱,全面提升,推动各艺术门类均衡充分发展,形成各市属文艺院团有经典作品、有新创剧目、有看家曲目的发展格局。

当下,北京市推出的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正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上演着,邀请40部精品剧目在京集中展演,且展演期间还推出一定数量的公益场演出,部分展演剧目将设置低价票,尽最大可能让在京市民群众走进剧场,欣赏到高质量的舞台艺术。与此同时,北京市还聚焦会馆特色,推出“会馆有戏”系列演出,并开发“会馆有戏”微旅行线路,持续打造市民身边的文化圈、艺术圈,不断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正当北京在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路途上不断前行,在人们眼中,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也已经成为一串意味深长的文化符号,也是北京的演艺地标。而据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安排,2023年,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音乐剧《隐秘的角落》等更多优质剧目将陆续登上舞台。

此外,更多特色活动也将按部就班举行。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副总经理杨树聪在南中轴·夜天桥艺术推广活动中谈到,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作为天桥演艺区的核心,希望通过更多的艺术形态,使公众可以通过多感官、多渠道感受与理解中轴线文化的深刻内涵。发掘城市空间鲜明的文化特质与精神标识,真正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让一座城市既存“物”,也留“脉”。

黎新宇认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通过挖掘历史底蕴与汇集文化资源,近年来也为演出市场带来更多发展动力与契机。而无论是老北京时的天桥还是当下新时代的天桥,均与演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是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优势。随着演出市场复苏的脚步愈发稳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在多元化经营的路途中也将走得更为长远。

【记者手记】

天桥因演艺而兴,演艺因天桥而盛

天桥自有名字以来,就是个热闹的地方。

明清时,因是皇帝到天坛祭天的必经之路,便取名为“天桥”。又因周边景色优美,还有不少寺庙,游人与香客纷纷来此,聚拢了一批摊贩,热闹不已。

此后经多次改建,并于1934年全部拆除,天桥虽没有了桥,成为一个繁荣的平民市场,但也逐渐形成独特的天桥平民文化。正如学者齐如山在《天桥一览序》中所述“天桥者,因北平下级民众会合憩息之所也。入其中,而北平之社会风俗,一斑可见”。也是自此时起,天桥与演艺有了更密不可分的连接。

一批江湖艺人在天桥“撂地画锅”,在地上画个白圈儿,就成了一个演出场子,有了场子,江湖艺人就有了碗饭吃。拉洋片、大变活人、吞剑等众多杂耍表演悉数上演,涵盖了说、拉、弹、唱、武术、杂技、绘画、书法等的“天桥八大怪”更是引人入胜。有数据显示,清末以来在天桥献艺的戏剧、曲艺、杂技等民间艺人多达数千人。

尽管此后江湖艺人大多不再在天桥聚集,但天桥与演艺的纽带未曾断过,并随着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出现,逐渐加深。京剧、戏曲等非遗演出继续上演,音乐剧、话剧等新时代作品争相登台,实现古老与现代的交汇、传统与时尚的融合。

开幕七年以来,1157部演出作品、269万人次观众,既见证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发展,也能窥视北京市演出市场的蜕变。优质演出作品多了,演出场次多了,观众也多了。紧随其后的是,演出院团的信心更强了,市场结构更完善了,市场活力更足了。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也成为天桥乃至北京演出市场的一座新桥,连接着观众、院团与市场,也连接着国内与国外的演艺资源,不仅丰富着北京演出市场,同时推进着北京迈向“演艺之都”这一目标,并助力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让首都文化的风采飘扬起来。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文 贾丛丛/插画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