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经频道

贵州计划到2024年基本建成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东数西算”为西部城市带来了什么?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方彬楠,陆珊珊 摄影记者:张绪旺 网编:方彬楠 2022-11-13

张绪旺/摄

“东数西算”工程正进入全面建设的快车道。近日,贵州省发布《贵州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贵州将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到2024年基本建成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为此,贵州将加快建设算力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提高算力枢纽节点数据中心标准机架的平均上架率,降低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值。到2024年,力争算力枢纽节点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60万架,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平均PUE值降低至1.2以下。

业内分析指出,“东数西算”既支撑东部算力需求,也带动西部发展,但西部城市在建设算力中心的时候,还需注意从东部地区的需求出发,加强规划,避免一拥而上的重复建设。

为何选西部:成本低、气候佳

贵州对算力保障基地的建设并不是“一日而至”,也不是唯一的算力枢纽建设基地。

早在2022年初,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便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与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类似,东数西算,是将东部数据有序引导至西部进行计算,是国家对资源的跨域分配,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为什么要进行“东数西算”?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分析表示,在我国,由于东部人口和互联网企业都比西部更多,对算力、存储的需求也更高,数据中心自然不少。但是,建一个数据中心至少需要数万平方米的土地,这对于地价更高的东部来说需要投入的资金和人力成本极高;其次,大规模的计算中心、存储中心对电力的需求很高,尤其散热是数据中心的“耗电大户”,为了保证服务器长时间稳定工作,数据中心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给它们降温。

“而这些问题,在西部地区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王鹏说道,“西部区域首先地价便宜,其次人工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再次在气候方面独具特点,以贵州、内蒙古为例,当地气候凉爽,夏季不需要开太多的空调来制冷散热,在能源上可以有所节省。且西部地区电力充裕,能源价格较低,在建设数据中心时也是一大优势。”

具体到被选中四大省份,贵州电力充沛、气候优势突出,内蒙古风电发达,宁夏光伏产业突出,甘肃能源丰富、清洁产业发达,这成了四者在地域辽阔的西部中晋级西部四大算力枢纽的支撑之一。

目前,八大算力枢纽地均已与相关运营商签订协议,推动算力枢纽建设。

为西部带来什么:增投资、补短板

“东数西算”工程,在解决了东部地区数据计算的需要同时,也给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

“‘东数西算’工程可以说能起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洪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西部城市通过建设算力枢纽节点数据中心等相关工程,一是可以吸引工程投资;二是通过基建工程的建设可以带动就业;三是在建设了一应数字中心的基础上,可以吸引数字产业落地;四是促进当地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五是将网络联通全国各地,达到真正消灭‘数字鸿沟’的效果。”

就数据中心本身而言,其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通过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将有力带动IT设备制造、信息通信、基础软件、绿色能源领域等相关产业上下游的投资。其中,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在2020年便超过6.3千亿元,同比增长18.6%,预计到2023年产业规模超过万亿元。西部城市在建设算力基地后,对当地相关产业的带动不可限量。

在数字经济之外,“东数西算”工程对西部地区发展中本来存在的一些弊端也进行了弥补。

甘肃地区便是一个典型范例。坐拥我国河西走廊,甘肃对风电和太阳能电力的开发较早且规模较大,但早年间由于新能源电力不稳定、电力东西传输不稳定、调峰不够智能等原因,当地常存在新能源消纳不够充分的问题。而将甘肃作为八大算力枢纽之一建设耗能较高的算力基地之后,对新能源的消纳也可进一步提高。

目前,除三大运营商外,国内的互联网大厂如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也开始大力投入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布局,逐渐将数据中心向贵州、甘肃等整体气温偏低的地区迁移,实现“物理降温”。

还有哪些课题:强规划、增配套

不过,受访专家指出,西部城市在建设算力中心的时候,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如应从东部地区的需求出发,加强规划,避免一拥而上的重复建设,同时算力中心建设时的水电、散热等资源问题也应考虑其中。

“正如‘东数西算’工程的八大枢纽所显示,并不是只有西部在‘算’,东部也有4个算力枢纽。”王鹏说道,这意味着西部在承接东部算力需求时,应有规划地进行建设,避免出现像新能源汽车、芯片制造发展过程中“一哄而上”“盲目建设投资”的情况,而是应从应用端的需求出发,进行系统规划、渐进发展,针对需求建设园区。

配套产业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王鹏建议,一方面,应建设配套的产业基础如研发基地,形成相应的产业链来带动当地发展,而不是仅仅建一个运算中心;另一方面,要采取配套设施留住当地的人才,如通过户口、住房等多元举措吸纳人才、提升当地产能;最后,不能产能“空心化”,要和东部算力需求地建立密切连接,保证建设的东西有所用。

“事实上,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仍未打破‘胡焕庸线’以及‘数字鸿沟’的问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依然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核心,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数字基础设施与相关技术发展并不均衡。”洪涛说,“东数西算”是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既支撑东部算力需求,也带动西部发展,因此需要完成总体布局设计,按照体系化建设、系统化建设、链式发展等数字经济的规律来运营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陆珊珊/文 张绪旺/摄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