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财经新闻中心 > 金融科技频道

汇市观察|人民币中间价再调贬,10月整体表现如何 后续是何走势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廖蒙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2-10-31

10月收官,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在10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创下新低。10月31日,央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2年10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1768,创下2008年2月以来新低。

回顾10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表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岸人民币对美元以及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在分析人士看来,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取决于国内经济基本面,人民币汇率仍将维持宽幅震荡的格局,双向波动是常态。

中间价10月调贬776基点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披露的数据,10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1768,前一交易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1698,单日调贬70基点。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这也是2008年2月15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贬值最低点。

图片来源:中国货币网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内同样呈现贬值走势。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度失守7.32关口,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下行超500基点;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逼近7.3,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下行400逾基点。

截至10月31日17时20分,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2992,日内贬值幅度为0.59%;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3176,日内升值幅度为0.65%。

而回顾10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表现,三大汇率报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与10月的第一个交易日(10月10日)相比,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贬776基点。按照上述报价,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月内贬值幅度达到2.91%,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月内贬值幅度达到2.47%。

整体来看,10月人民币走势依旧是常态化的双向波动。在10月26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拉升超1000基点,重返7.1-7.2区间,引发广泛讨论。

对于人民币汇率近期表现,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本周即将进行美联储新一期议息会议,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继续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较高。“我们可以看到美元指数近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抬升,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主要非美货币对美元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明明解释道。

贝塔研究院院长李守国同样分析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弱一方面是由于中美货币政策持续背离,另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基本面偏弱运行所致。货币政策方面,由于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美国延续相对激进的加息路径,带动美元指数快速走高。而反观我国,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在稳增长诉求下一直延续相对宽松的状态,外紧内松的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民币汇率承压。

“从基本面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在政策发力下结构性问题凸显,整体呈现生产好于需求,投资强于消费的特征。近期基本面亮眼的数据背后都可以看到政策发力的痕迹,而顺周期部门的表现持续低迷,9月出口和社零数据同步走弱加大了市场对内外需共振下行的担忧。同时由于多地疫情有所反复,经济修复动能仍受到制约。因此,相对偏弱的基本面也限制了人民币汇率的韧性。”李守国如是说道。

仍将宽幅震荡

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期走势仍旧处于合理范围内,用户也不用谈贬值“色变”,人民币长期走强仍有支撑。同时,基于人民币汇率的双刃剑特性,合理范围内的贬值、升值对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各有不同。

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走势,10月28日,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样提到,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目前遇到的困难是非预期因素造成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实现现代化势不可挡。上升时期的经济,必然形成上升的货币。

前述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尽管短期内有一些不稳定因素影响,但人民币的市场地位不会改变,人民币长期走强的趋势不会改变,我国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和巨额的对外投资净资产,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强有力保障。过去30多年来,凡是看贬人民币的企业和个人都吃了亏。现在抛本币买外汇,将来一定会后悔。

在谈及下一阶段人民币汇率走势时,明明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取决于国内经济基本面,当前在前期一系列利好政策作用之下,我国经济企稳回升迹象明显。人民币汇率仍将维持宽幅震荡的格局,双向波动是常态。

李守国认为,短期内由于地产和疫情不确定性仍存,同时美国尚处加息周期,中美利差将延续倒挂,人民币汇率仍将偏弱运行。但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基本面修复态势不改,经济基本面的优势将助力人民币汇率走强。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则指出,人民币汇率后续是涨是跌,取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中国应该更加高效地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抓紧落实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巩固经济恢复的基础,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管涛建议,鉴于明年内外部都有很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无论是市场主体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在加强经济形势和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基础上,做好情景分析压力测试,拟定应对预案。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