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财经新闻中心 > 保险频道

扩大参保范围、规范服务内容……年内多地有新动作!覆盖上亿人的长护险如何再推进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孟凡霞 胡永新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2-10-19

避免“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满足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成为近年来多方关注的话题。10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年内多地新一轮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改革启动、出台地方服务标准,也有地区发布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赋能长护险全流程闭环管理。

图片来源:壹图网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长护险在试点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护理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对称等。下一步还需充分发挥商业保险作用,加快多层次长护险制度建设。

扩面、补短,年内多地长护险“再下一城”

社保“第六险”长护险是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侧重于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目前市场上有社保型的护理保险制度和商业性护理保险两大类。

10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年内,天津市、晋城市、宁波市、成都市等地纷纷释放信号,或为新一轮长护险试点征求意见,或通过扩大参保范围,实现参保群体全覆盖等方式促进长护险进一步落地。日前,天津市对《关于深入开展长护险制度试点的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与之前政策相比,拟将服务人员分为专业照护人员、亲情照护人员,并优化长护险申请过程、充实申请渠道等。

10月17日,晋城市制定出台长护险三项地方标准。其中,《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规范》中的晋城市地方标准长护险中对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医疗照料护理、情感陪护服务等五大类70小项的护理服务内容和要求做出了相应规范。同样在10月,宁波市数字化改革成果“甬有长护”上线仪式举行,该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可以通过数字大屏实时监测全市长护险运行情况,实现从申请、评估、服务、支付到监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据了解,作为国家长护险首批试点城市,成都市自2017年在城镇职工中先行试点,2020年启动深化试点,经过两轮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且新一轮长护险改革启动。成都市7月1日起施行《关于开展新一轮长期护理保险改革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实现参保群体全覆盖,将全部城乡居民和省本级参保人员纳入制度保障范围。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各地试点效果来看,长护险制度运行相对平稳,满足了大量失能人员的护理需求,比如为失能、半失能和失智群体的照料提供了有力保障。

覆盖上亿人,仍面临供需矛盾

长护险制度自2016年开始在我国15个城市、2个重点联系省份开展试点,当前长护险发展情况如何?

据国家医保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3月底,长护险制度试点覆盖49个城市、1.45亿人,累计有172万人享受待遇。 

虽然六年间试点城市数量有所增加,长护险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但长护险却仍有着不小的保障缺口。9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城镇地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总需求为1.4万亿元,保障缺口约为9217亿元,约占护理服务需求的65%。

从市场发展来看,长护险的发展还面临护理服务市场发育不足、待遇享受人群评估体系的完善、筹资机制的完善等问题。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商业长护险面临的难点来自供需两端。一是有效需求不足。老年人对护理保障有巨大的潜在需求,但消费能力较弱,潜在需求难以有效转化为现实需求。中青年人支付能力较强,但对失能风险认知有限,也难以转化为有效需求。

朱俊生也表示,二是长护险还面临有效供给不足这一难题。在朱俊生看来,老年人失能风险较高而难以被商业保险公司所接纳承保。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护理状态评估及鉴定标准,给保险公司带来风险成本管控、客户纠纷管理等方面的挑战。另外,目前有限的长护险试点以现金给付为主,护理服务供给相对缺乏,较难满足客户核心诉求。

“长护险相较于其他商业保险,属于新业务新业态,它的根本价值在于为失能群体提供有效的护理保障或者经济补偿。”广东保险学会副会长、中国太保寿险广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冯军近日撰文指出,在长护险经办过程中,有三个问题需要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一是居家护理服务的监管难度较大。长护险参保人目前享受的待遇主要还是居家护理,由于居家护理服务发生参保人住址分散性、隐私性和封闭性,对于服务质量的监管难度较大。二是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目前存在专业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较低、安全管理薄弱、兼职护理人员服务技能不规范等问题。三是信息支撑的技术力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

解痛点需行业完善标准、险企积极布局

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发展指数课题组联合编制的《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预计,到2025年我国失能总人口将上升到7279.22万人,2030年将达到1亿人。

面对商业长护险市场需求日益扩大的背景,长护险未来如何进一步成为护理保障缺口的最优解?商业长护险市场怎样才能实现再突破?

对于未来在推进长护险“应享尽享”上如何综合施策,冯军指出,要充分发挥商业保险作用,加快多层次长护险制度建设。一是完善制度顶层设计,推动我国长护险立法进程。二是将长护险置于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大框架中通盘考虑。三是提高护理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四是建立和完善长护险信息管理系统。五是险企要积极布局商业长护险新赛道。

和重疾险、医疗险相比,商业长护险仍处于市场培育的过程中,有待从供需两端侧重发展。朱俊生建议,一是要提升长护险有效需求。将长护险纳入税优健康保险范畴,用税收杠杆撬动居民对商业性长护险的需求。二是提升有效供给。制定保险业护理状态评估及鉴定标准、护理经验发生率指导标准等,为保险公司增加供给提供支持。

在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看来,商业长护险市场要想取得更大的突破进展,保险公司在商业长护险领域一方面要参与社会长护险的经办承办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商业长护险。

“经办社会长护险将为保险公司发展商业长护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进一步创新发展商业长护险,当前,已有保险公司在重疾型长护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对于长护险未来的发展,宋占军表示,保险行业正在推进寿险与护理保险转换方案研究,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等产品责任项下纳入护理责任。这些基础制度建设和产品责任拓展将夯实护理保险发展的基础。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胡永新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