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外企业文化

卷首语 | 面对压力企业如何破局

出处:中外企业文化 作者:马莉彬 网编:中外企业文化 2022-08-16

“但凡不能杀死我的,最终都会使我更强大。”(原文为 Was mich nicht umbringt,macht mich starker)——尼采

在讨论本期聚焦主标题的时候,编辑部苏大军老师提议借用一些名人的醒世警句,并且推荐了一些,比如:曾国藩——逆境,是倾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涛,它又是锤炼强者钢铁意志的熔炉;贝多芬——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爱默生——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拜伦——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培根——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巴尔扎克——逆运不就是性格的试金石吗?……

最终我还是觉得,作为题记,本文开头这句出自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著作《偶像的黄昏》中的名言更加合适。我不愿把现在企业面对的大环境称为简单的困局或厄运。虽然毫无疑问企业每一天都在承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巨大压力,每一天都必须深刻思考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时代命题,包括思考和实践如何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中做到艰难的平衡和腾挪。但说到底,如今之世界,当今之中国,给各企业各企业家同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与平台。那些拥有战略智慧、坚定信心、奋斗精神的企业和企业家必会踏过荆棘丛林,以更强大的面貌立于世人面前。企业既要勇于躬身入局、也要善于创新破局,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无可推诿的时代使命。

8

本期聚焦文章中,为谋求破局的企业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思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38 条:

1、打造反脆弱力;

2、改变赚钱的思维模式;

3、锻造和弘扬企业家精神;

4、凝聚人心,善待人才;

5、正视现实,客观冷静;

6、降低预期,放慢扩张步伐;

7、保持政策敏锐性;

8、备足现金流;

9、少投资中小企业,不搞长期基础研发;

10、减少硬开支,能省则省;

11、避免盲目多元化;

12、抓住商机,以客户为中心;

13、反应快,效率高;

14、加强全员营销及全员成本控制;

15、常备短期能到账的融资款;

16、减少不必要的贷款;

17、做好上下游沟通,防范供应链风险;

18、信息对称,对员工真诚;

19、必要时主动裁员;

20、不要因企业破产带动个人破产;

21、善待亲人;

22、把握好“危”中之“机”,换个角度看问题;

23、回归核心,舍弃“枝杈”;

24、不追求规模,追求利润最大化;

25、把努力方向引导到质量、效率上;

26、发展战略为长期主义;

27、细水长流,不能“暴饮暴食”;

28、沉下心来,以慢治快;

29、有信心,要冷静;

30、不要放弃深度思考;

31、与员工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32、精准降本,主要要增效;

33、管理端、文化端创新可能比业务创新更有效;

34、明确目标,不因挑战降低标准;

35、团队每人岗位要适配;

36、了解基层,建立有效快速沟通渠道;

37、有效管理和防范风险,同时不要怕失败;

38、始终鼓励团队勇于实践也敢于止损放弃。

这些方法、路径在聚焦文中都有我们的专家智库详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案例,希望在您详读之后能有所收获和启发。在此时,在未来,本刊愿与所有奋斗中的中国企业一起,携手并进,砥砺前行,越来越强大!

文/马莉彬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2年08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