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冰雪运动催生保险新兴需求

出处:北京商报 网编:段跃 2022-03-09

冬奥会带火了冰雪运动,大众逐渐拉近与冰雪运动的距离。但不容忽视的是,全民冰雪热背后,因其高风险运动的属性,安全问题也同样引发关注,“雪道的尽头是骨科”话题更一度冲上热搜。近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了保障冰雪运动项目及人员的相关保险产品。

不过,整体而言,受限于冰雪运动在我国普及率不高的状况,冰雪运动相关保险产品数量仍然有限。保险公司抓住这难得的冰雪契机,需要从相关风险事故数据的收集、产品的开发及销售等方面“乘势而起”。

企业供图

“冰雪保险”乘风起

多项数据表明,冰雪消费正在逐渐升温,冰雪运动的相关保险处于“出圈”的最佳时机。

冬奥热情持续助燃,滑冰、滑雪等冰雪运动场馆更加热闹起来,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全民冰雪热”正在到来。

在春节假期前后,各地冰雪运动热情高涨。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冰雪类型景区订单量较去年春节同期上涨68%。去哪儿平台雪场售票数量较去年春节假期整体翻番。

但滑冰滑雪作为一项速度快、技术要求高、风险高的运动,同时还要受到天气、设备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极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欲在冰雪之上“御剑飞行”,业内人士建议,需充分认知潜在风险,可利用好保险工具转嫁风险。

不过,不同于一般运动,普通意外险并不保障滑冰滑雪等高风险运动,消费者需要购买包含高风险运动的意外险。若是参加职业体育比赛,需要联系主办方配置专门的保险,一般的意外险并不保障职业比赛。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部分保险公司已上线相关保险,如平安产险推出的滑雪意外保,即门票意外险,可以承保滑雪等高风险运动。众安保险针对高风险冰雪运动推出“全民冰雪运动意外险”和“运动意外无忧险”,为高山滑雪、单板滑雪、雪橇、滑冰、冰球、冰壶等运动提供保障。另外,太平洋产险“出行保神州畅行”等旅游类保险,不仅包含旅途保障,还包括滑雪等高风险运动保障。

蚂蚁保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平台上意外险(包含滑雪等高风险运动)的投保量环比上涨20%。

缘何投保率攀升?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如今,我国民众特别是“90后”“00后”总体上有着不错的风险意识与保险意识。超过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冰雪运动保险市场,尤其是意外险发展的一大机遇。

产品、保障亟待“双双扩容”

全民畅享冰雪乐趣虽然成为一股潮流,但保障滑雪等高风险运动安全的冰雪运动相关保险要想在产品设计中破题,保险公司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目前市场上冰雪运动保险产品还比较少,多数保险产品还只是普通意外伤害保险或者旅游意外伤害保险的简单升级。”基于此,李文中表示,过去冰雪运动在我国普及率不高,保险公司相关保险业务有限,保险公司缺少数据积累给保险责任设计与定价。

产品开发、产品销售一并成为保险公司开发高风险运动保险面临的最大难题。

“此前,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高风险运动保险由于整体投保较少,大多是借鉴国外的条款和经验数据。而国内的实际情况与国外仍有差异。此时就需要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厘定费率和条款。”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表示。

保险公司如何与渠道进行分工协作,仍然是高风险运动保险所面临的一个难点。杨泽云认为,若单靠保险公司自己的渠道,消费者很少能想到并愿意专门主动到保险公司渠道投保高风险运动保险。而融入高风险运动场景,又面临着单笔业务保费低、渠道喧宾夺主的尴尬境地。

瞄准个性化需求发力

初学者在享受滑雪运动带来的刺激与快感的同时,保险公司如何以冬奥会为契机,推动冰雪项目发展?

李文中认为,从保险公司开发冰雪运动相关保险产品方面,在产品保障范围中,一是可以增加救援保障、住院津贴等责任满足冰雪爱好者的需要。二是冰雪运动中比较容易出现脱臼、轻微骨裂,不需要太多的治疗,但是需要休息,因此产生的收入损失也可以增加为保险责任范围。三是可以为冰雪运动器材损坏、丢失提供保障。

杨泽云认为,还需要包含个人意外保险责任,即在冰雪运动中,因为意外事故造成的第三者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依法应负责的经济赔偿责任。

李文中认为,“保险公司除了优化产品外,当前应当抓住冬奥会的契机,做好保险公司与保险产品的宣传”。

冰雪运动潮来袭,保险公司进一步开发冰雪运动保险有一定积极意义。李文中认为,积极开发销售冰雪运动保险有利于帮助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小人身险公司加快业务转型,拓宽业务种类,促进公司发展。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