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教育频道

两会观察|“持证上岗”父母背后 家庭教育如何复位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程铭劼 赵博宇 网编:解峰 2022-01-05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让父母们正式进入“依法带娃”时代。由“家事”上升为“国事”后,家庭教育值得更多家长重视。1月5日,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围绕家庭教育的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对话多位市政协委员。其中,市政协委员、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毛颖梅建议,应在北京市进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普法工作,改善“养而不教”和“教而不当”这两大家庭监护薄弱环节。

市政协委员、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毛颖梅

市政协委员、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毛颖梅

多方呼吁的家庭教育

为人父母,要不要“持证上岗”?一句在网上盛行的流行语,半调侃式地揭示了父母身上承担的育儿责任。为人父母总是第一次,新手爸妈的慌乱、隔代教育观念的冲撞、对孩子期待值的落空,种种现实因素的叠加让家庭教育的开展备受考验。

刚刚进入一所小学当老师的李平,概括自己是一个被“散养”长大的孩子。她的家庭共四口人:爸爸妈妈和两个孩子,如今作为老大的她已经成年,老二是初中生,父母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老二身上。

“成年之后,特别是我自己也当老师之后,越来越觉得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巨大。”李平坦言,自己在姥姥家被“散养”长大,但并不希望弟弟也被“散养”。“他成长的社会环境相比我小的时候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有人管束和节制,特别是在上网这件事上。”

而这也正是李平妈妈王女士的苦恼,“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教育孩子不得其法,特别是和孩子之间有‘代沟’,很难掌握好管教的度,怕孩子逆反,更怕孩子误入歧途,尤其是孩子青春期之后。”王女士表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她希望能获得更专业的指导。

教师身份的李平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关注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她坦言,尽管自己班上孩子年龄相似,但表现却天差地别。“学校教育之外,更多的‘功课’要在家里做,不是书面作业,而是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徐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与学校的教育不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在于言行、态度和情绪。“最近出台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关键在于促使更多家长关注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之外的社会命题

今年1月,《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依法带娃”成为现实。在毛颖梅看来,“依法带娃”应成为每个家长应有的基本认识。“长期以来,一些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对未成年人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甚至将实施家庭暴力混同为家庭教育方式,有的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表现不闻不问。”

为让家长能够更好了解作为家长的责任和义务,毛颖梅建议,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家庭教育促进法》内容的普及,提升家长参与和科学育儿的意识。“比如司法部门能够及时整理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失当的相关案例,进行宣传和普法。”

“《家庭教育促进法》普及读本也是非常必须的,妇联、少儿工委等群团组织可以组织开展这项工作,在社区通过海报、发放读本,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宣传。‘儿童之家’可以将普及宣传该法作为近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毛颖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涉及家庭教育的读本一定要专业化,“在制定读本和宣传的时候,可以组织卫健委、教育、法律、心理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协同提出建议和指导措施。”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家庭教育都处在学校教育的辅助和从属地位上。毛颖梅强调,《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将家庭教育提升到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很多家长会担忧,觉得这个法律是针对家长的。但从法律条文来看,这部法律并未设置很多严重的处罚措施,而是用到训诫这个词。而且除了对家庭责任作出明确要求外,也有国家层面的指导、社会的支持和各个部门的协同。”

“《家庭教育促进法》看似针对全体家长,但最后还是会落在集中全社会力量,培养未来社会公民上。”毛颖梅谈道。

徐凡也指出,《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对社会、政府等多方责任都作出界定。“这样的形式能让家庭在迷茫和困惑的时候,寻求社会的帮助。从社区街道到社会组织,都能帮助家长更好地处理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普法落地关注细节

值得关注的是,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妇联界别同样带来《加快推进北京市家庭教育立法》的提案。提案指出,针对家庭教育资源碎片化、基层家庭教育指导专职人员缺乏等问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供给保障机制、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等都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同时,参与家庭教育的社会服务机构良莠不齐,准入条件、考评标准等规范机制也需规范。

妇联界别在提案中指出,当下公众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及认同度高,具有社会基础。以2019年家庭教育立法相关调查显示为例,北京公众对家庭教育立法认同度高,62%的0-3岁幼儿家长、55.6%的幼儿园家长、55.8%的小学家长、53.4%的中学家长认为有必要对家庭教育立法,超过半数的家长对首都家庭教育立法表示支持。

在社会认同和支持的基础之上,家庭教育的千人千面值得关注。对此,毛颖梅特别指出,家庭教育的关键落地在于具体情况具体帮扶。“比如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对孩子升学的焦虑情绪、多子女家庭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自闭症患儿家庭支持、隔代教养问题等。”

“随着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探索不断深入,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更加需要专业力量的支持。目前全国和地方有家庭教育学会等机构,在这基础上,需要再去调研和制定相关专业人员的准入标准,出台相关措施。在我看来,像家庭教育指导师这样的岗位门槛宜高不宜低。”毛颖梅表示,该法在执行和宣传时要关注把控方向的正确。“如果由不专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不当的建议,会给家长营造新的焦虑,甚至形成利益链条,这就和引导家长立德树人的初衷相违背了。”

坚持公益、关注个体情况、引入专业力量,都是家庭教育复位的关注重点。“通过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普及和宣传,能帮助家长重视依法教养的重要性,正确养育孩子,主动参与家校共育等相关活动。”毛颖梅谈道。

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劼 赵博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