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马上消费 数据中心碳减排初探索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 刘四红 网编:王巍 2021-12-22

说到金融科技,离不开大数据,这也是金融科技机构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不过,伴随数据指数式爆炸增长,其能源消耗问题也备受关注,如何解决能耗问题成为摆在金融科技机构面前的一道必考题。

数据能耗几何倍增

目前,“碳达峰”“碳中和”可谓是金融科技企业常用的高频词汇,但具体怎么做?

说到金融科技,离不开大数据,这也是金融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但目前有个现实问题是,从行业来看,任何一家拥有海量数据的公司,都会经历一场能源消耗战。尤其,伴随数据指数式爆炸增长,其能源消耗也会几何倍增。

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对于数据中心、网络建设等要求很高。其中,数据中心又是公认的高耗能行业,过去十年间,我国数据中心整体用电量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递增:2018年全年共消耗1608.89亿千瓦时电量,超过整个上海市用电量。国网能源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数据中心用电量将突破40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将升至3.7%。在业内看来,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应是金融科技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就在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加快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提升,对企业开展全要素、全流程绿色化及智能化改造,建设绿色数据中心。而这,也为金融科技行业向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自身业务完全上云

当前,数据中心已成为金融科技“碳减排”的重点关注领域,但有哪些路径可以探索,这是不少金融科技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以马上消费金融(以下简称“马上消费”)为例,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低碳文化,到参与节能减排实践、共建绿色生态,时至今日,其绿色低碳之路已经走了六年。

首先来看马上消费业务的数字化、线上化。马上消费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开业以来,马上消费通过24小时线上智能化服务,在数字合同及各类证明节约用纸方面已节省纸9.65亿张,对应碳减排1.37万吨。通过智能机器人客服等,节约人力/电脑用电,对应碳减排828.75吨;通过节约结清证明纸质打印,对应碳减排3.81吨……马上消费称,截至今年10月末,已为1.4亿用户提供全线上无纸化服务,累计减少碳排放超60万吨。

不过,这只是明面上的数字简单累加,随着技术持续驱动,如何实现更轻、更智、更绿,也是金融科技企业不断探索的目标。于是,便有了马上消费的数据中心碳减排计划。

对此,马上消费的探索是,自主研发建设金融云系统,实现自身业务完全上云,并在云上建立三大中台,通过应用容器化节约服务器数量,减少耗电量。具体来说,一是通过金融云技术,实现数据中心的第一层减排;另外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强化对数据中心的管理,进而实现第二层减排,进而推动金融机构的绿色减排任务,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

技术创新成为必选项

对于马上消费来说,技术创新已成为助推数据中心有效实现“碳减排”的必选项。

正如马上消费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目前,科技广泛应用于各个金融业务环节,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决策以及风险预警,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尽早发现客户是否存在风险。特别是由于金融的特殊属性,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征,可为绿色金融解决资金穿透管理等问题,降低“漂绿”“洗绿”风险。

据了解,依托超1.4亿用户数据,目前马上消费构建了超2万个基础决策变量、10万个衍生变量,研发了2000个风险策略集、超500个风控模型,打造高可用的秒级风控能力,形成了绿色低碳的智慧风控决策体系。

除了自身低碳科技方案研发外,马上消费金融还在赋能产业链外企业节能降碳。

以企业级综合能源调控平台为例,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可打通企业全流程节点业务及能耗数据,建设大数据中台,实现企业能耗数据的数字化采集、存储、统计分析、优化控制,进行碳排放实时可视化监控、排放与配额目标预警、碳足迹计算与分析,定向推动高碳排节点优化,形成“监控分析+节能方案”一体化闭环,实现企业自主控排、减排。

罗马并非一天建成,可以预见,后续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马上消费前述负责人说道,“‘碳中和’目标实现需要长期性科技创新提供持续动力,跳出自身产业,建立科技企业联合体,进一步探索低碳科技研发创新可能性及成果转化有效方案,将成为科技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方式”。

据了解,今年7月,马上消费还发布了行业内首个《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2.0》,一方面,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实际行动中,通过绿色化运营、倡导低碳文化等,力求在2030年实现自净零排放。另外要促进平台绿色消费,随着消费者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以绿色、低碳为特点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马上消费称,作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正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绿色消费,已累计实现绿色消费交易额16亿元,促进绿色消费48万笔。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