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财经新闻中心 > 上市公司频道

七年四次并购失败!GQY视讯陷屡战屡败怪圈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董亮 丁宁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1-10-20

筹划逾半年,GQY视讯(300076)近日披露终止重组公告,决定终止收购东莞市长隆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隆通信”)51%股权的相关事项。上市以来,GQY视讯先后筹划了四次重组事项,随着本次重组告终,GQY视讯在重组的路上遭遇了“四连败”。GQY视讯在重组路上屡战屡败的背后,公司面临着业绩承压的现状,今年上半年,GQY视讯归属净利润明显下滑,把时间拉长来看,公司扣非后净利润更是五年四亏。

截图来自于GQY视讯公告

终止收购长隆通信

10月19日晚间,GQY视讯发布公告称,公司终止以现金方式收购长隆通信51%股权的相关事项。受该消息影响,GQY视讯10月20日早盘低开1.21%,开盘价为4.88元/股,截至10月20日收盘,GQY视讯报4.81元/股,跌幅为2.63%,总市值为20.39亿元。

回溯过往公告可知,2月23日,GQY视讯与和平电子(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平电子“)、王晖、陈健及深圳市华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荣科技”)签署《合作备忘录》,公司拟现金收购华荣科技全资子公司长隆通信51%股权。

公告显示,本次收购的交易对手方华荣科技于近日向GQY视讯发来《并购工作推进沟通函》。 该函指出,GQY视讯聘请的中介机构在尽职调查过程中,需就华荣科技及其华荣科技子公司的销售情况向华荣科技客户进行函证和访谈。对此,华荣科技及相关方与客户进行了多次沟通,但华荣科技客户仍对回函和访谈未予明确回复。鉴于华荣科技客户对函证和访谈的态度,本次交易已难以继续推进。公司经审慎判断,决定终止筹划本次交易事项。

GQY视讯表示,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交易方案未最终确定,公司尚未对本次交易事项履行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审议程序,公司与交易对方亦尚未签署正式的股权转让协议,终止筹划本次重组事项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既定的战略目标有序展开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关注投资与合作机遇,多措并举努力提升公司业绩。

值得一提的是,据GQY视讯此前公告,交易双方还约定了一笔财务资助。公告显示,收购股权前,和平电子同王晖、陈健先开展华荣科技内部股权架构调整工作,调整完成后,和平电子将持有华荣科技49.408%股权。对上述股权架构调整,GQY视讯将向和平电子提供不高于9508.8万元的财务资助,年利率为3.85%。彼时该事项也曾收到市场质疑。

资料显示,GQY视讯于2010年登陆A股,是以大屏视讯为核心的智能显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并提供数字经济领域的系统集成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涵盖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高分可视化系统以及系统集成业务等。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GQY视讯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对方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不方便接受采访,希望明天再致电”。

四次重组均未果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此前GQY视讯曾于2015年、2016年、2019年先后筹划过三次重组事项,但却接连告败。

2015年9月,GQY视讯发布公告称,为了增强公司对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世纪机器人”)的控制和经营管理,拟购买新世纪机器人85.15%股权,标的公司主要从事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但此次重组事项十分“短命”,筹划不足两个月就黄了。

第二次重组发生在一年以后。2016年10月,GQY视讯再次披露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可能涉及非公开发行股票用于重大资产购买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起初GQY视讯并未公布收购标的的详细信息,只透露其所属行业为互联网游戏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重组过程中,GQY视讯还在收购中途更改了一次收购标的,新的标的为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但更换标的后仍未能使这次重组顺利进行,数月后,GQY视讯宣布终止该事项。

两次失败后,GQY视讯并未放弃重组的打算。2019年底,GQY视讯开启了第三次重组,拟收购开封市金盛热力有限公司50%以上股权,但该事项筹划逾半年后仍以失败告终。

重组四连败背后,GQY视讯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经营现状,业绩承压明显。

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GQY视讯业绩呈现亏损态势,且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下滑。具体来看,GQY视讯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950万元,同比增长12%;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亏损977.6万元,同比下降213.55%。把时间拉长来看,GQY视讯扣非后净利润在最近五年中有四年都是亏损的,2016-2020年,GQY视讯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977万元、-1.15亿元、-5263万元、-1947万元、357.7万元。

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表示,扣非后净利润更能反映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情况,该指标连续为负值也会让市场对公司是否具备持续经营能力产生质疑。

在许小恒看来,面临经营压力的公司期待通过重组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不排除后续还存在继续重组的可能。而在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王晨光看来,随着中小市值优质标的上市通道更加畅通,上市公司找到适合的优质标的进行重组的难度也随之增大。

北京商报记者 董亮 丁宁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