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文创频道

口碑下滑仍霸屏热度榜 是什么让争议中的“综N代”依旧“常青”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郑蕊 网编:肖玮 2021-05-11

多档综艺正在热播中,然而,相较于仅有少数新综艺登上每日热度榜前列,“综N代”则以霸屏之势持续收割着观众的注意力。尽管“综N代”热度居高不下,但节目口碑下滑也是当下不可否认的事实,包括《极限挑战第七季》在内的多档“综N代”,评分均较过往出现明显下滑,成为引发争议的焦点。

图片来源:灯塔专业版截图

热度与口碑现反差

打开当下的综艺热度排行榜,处于榜单前列的均是人们熟悉的身影。

据灯塔专业版显示,5月11日截至12时38分,排在灯塔热度综艺榜前三位的分别为《极限挑战第七季》《让生活好看第二季》《奔跑吧第五季》,均是“综N代”节目。而排在榜单前十位的综艺节目中,“综N代”也占据较大的份额,共有7档“综N代”位列其中,新节目只占有4个名额。

这一情况并非个例,观察5月以来每日灯塔热度综艺榜可以发现,进入前十位的综艺节目中,“综N代”的数量均明显高于新节目,少则单日可有6档“综N代”进入前十,多则可达到8档,而新节目所占据的份额仅在2-4档之间。

然而,正当“综N代”获得高热度的同时,不少节目的口碑却正在下滑。以《极限挑战第七季》为例,据豆瓣电影显示,该节目的评分仅为5.4分,四星及以上评分占比约为25%,与第一季曾获得9.2分、四星及以上评分占比超九成相比,呈现出明显下滑。除此以外,《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五季》的评分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时,豆瓣评分为5.7分,也是五季节目中惟一一季出现评分在6分以下的情况。

从观众的反馈可以看出,不少声音均反映“综N代”的节目内容呈现较为尴尬、缺少新意,显现出创作疲态,因此未能达到观众心中的预期。

过往积淀维持影响力

较高的热度与下滑的口碑,这一市场现状也令“综N代”陷入了争议之中。

电视评论人孙禹认为,单从节目模式来看,“综N代”是常规的综艺节目类型,国内外均制作了大量“综N代”节目,让一档节目能够持续性制作并播出。而“综N代”在最初时往往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并由此积累了一定规模的受众和市场影响力,因此才能作为“综N代”实现连续多年的播出。

而“综N代”能够获得较高的热度,同样也与该类节目连续多年播出有一定联系。“通过最初亮相时给观众带来的惊艳亮相,再加上此后多年的持续播出,‘综N代’由此积累了一批受众群,也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和市场知名度,在令人们耳熟能详的同时,多季节目积累的经验在进行宣传推广时也更为顺手。与之相比,新综艺节目的播出相当于从零起步,不仅要从头赢得观众,也要与大量综艺节目进行竞争。”孙禹如是说。

“综N代”多年播出所积累的优势成为获得市场的关键因素,但口碑的下滑无疑也在损耗着过往的积淀。影视传媒行业分析师曾荣表示,正如观众从对某档节目产生好奇到逐步养成观看习惯一样,若节目内容一直未能达到观众的心里预期,也会一点点减少观众的观看欲望,且尽管某一时间内仍有较高的热度,但当损耗持续产生并达到一定规模后,此前积淀的优势也将逐渐消失。

强化新鲜度摆脱疲态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热度较高的“综N代”节目,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影响力下滑等现象所产生的危机也不可小觑。

孙禹表示,目前越来越多内容产品的出现分流着观众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综艺节目而言,不仅面临着内部的市场竞争,也有来自外界其他领域的挑战,如若“综N代”无法保证内容质量并持续带给观众新鲜感,相关节目或许也将面临最终“消失”的结局。

据艺恩发布的《2018-2020年综艺市场格局变化》显示,目前综艺市场头部效应越来越显著,少数优质内容占据多数播放量,使平台加大对优质内容的投入,从而导致综艺数量不断减少,整体来看,国产综艺节目数量从2018年的664部减少到2020年364部,减幅近一半,网生内容正不断向精品、优质的方向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综N代”依旧会是从业者选择制作的主要节目类型之一。“一档新节目的出现并非易事,需要较强的创新力、节目制作能力、市场观察力与预判力等,并通过良好地运营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新节目也存在播出后不被市场接受的风险。而‘综N代’具有市场积累,通过与新节目的良好搭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制作公司平衡不同节目所产生的市场风险。”曾荣如是说。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