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产经中心 > 快消频道

业绩增速放缓 市值缩水超五成 泡泡玛特的盲盒生意不灵了?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钱瑜 王晓 摄影记者:王晓 网编:产经中心 2021-03-26

“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的高增长光环正在褪色。3月26日,泡泡玛特披露上市后首份年报显示,2020年泡泡玛特总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9.3%和25.9%。不过,虽然营收净利均保持增长,但与过去两年增长趋势相比,泡泡玛特的业绩增速急速下滑。与此相对的是,泡泡玛特的千亿市值缩水一半。

业绩增速放缓、股价腰斩背后是泡泡玛特正在面临老IP营收下滑、新IP后劲不足的现状,随着入局玩家不断增多,泡泡玛特面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

王晓/摄

业绩增速急速下滑

主营IP Molly收入下滑超两成,泡泡玛特的“风险预言”已至。

3月26日,泡泡玛特披露的其赴港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显示,2020年全年泡泡玛特总营收25.13亿元,同比增长49.3%;年内毛利15.94亿元,同比增长46.2%;股东应占净利润5.24亿元,同比增长16%;经调整后净利润为5.9亿元,同比增长25.9%。

虽然泡泡玛特营收净利仍保持双增长,不过与过去两年相比,泡泡玛特的业绩增速可谓是断崖式下跌。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9年泡泡玛特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225.49%和227.19%,净利同比增长分别是6242.96%和353.29%。

具体来看,2020年泡泡玛特自主产品实现营收21.36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85%。外采及代销、其他两部分收入为3.68亿元和887.5万元,总营收占比分别为14.6%和0.4%。

值得注意的是,在自主产品中,泡泡玛特主要盲盒IP Molly 2020年实现收入3.57亿元,同比下滑21.73%,占总收入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7.1%下滑至14.2%。数据显示,2017-2019年Molly的营收占比依次为89.4%、62.9%、32.9%。

泡泡玛特曾在招股书中的风险一栏中提及,“Molly对我们的销售表现至关重要。我们无法确保Molly的受欢迎程度及市场接受程度可以保持在其现有水平”。

此外,过去一年中,为进行市场拓展及品牌营销,泡泡玛特全年营销费用也大幅增长。财报显示,2020年泡泡玛特销售开支达到6.3亿元,同比增长73.1%。

在业内人士看来,泡泡玛特业绩增长失速,一方面是在迭代速度较快的潮流文化产业中,主营产品对消费者吸引力下降,造成其营收增长乏力;另一方面则是泡泡玛特因推广新品而造成营销费用大涨,对其净利增长有一定影响。

关于未来泡泡玛特如何提升业绩增长驱动力,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泡泡玛特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市值腰斩

伴随业绩增速下滑的是,泡泡玛特市值蒸发700亿港元只用了30多天。

三个月前,泡泡玛特作为“盲盒第一股”登陆港交所创造了千亿市值的神话。2020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上市,发行价38.5港元,开盘涨超100.26%,报77.1港元/股,上市当日总市值就达1065亿港元。此后泡泡玛特股价一路高歌猛进,于2月17日达盘中历史高点107.6港元/股,总市值达1472亿港元。

然而,近一个月来,泡泡玛特股价却一路走低。截至3月36日港股收盘,泡泡玛特当日收跌1.02%,收报每股53.6港元,股价较2月17日盘中历史高点107.6港元已跌去超五成,而其港股市值也随之缩水至当前总市值751.4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32.86亿元),目前市值已蒸发超700亿港元。

此前,曾有分析认为泡泡玛特股价异动是由于财报可能不及预期。财报发布前,泡泡玛特上市联席保荐人之一的中信里昂证券曾发布研报称,泡泡玛特2021-2022年销售预计下调9%-10%,纯利润下调10%-11%。 财报发布后,泡泡玛特营收净利增速都大不如前。

回顾上市之初,众多机构在研报中曾一度表达对泡泡玛特的看好。在研报中,IP优势、全产业链闭环、全渠道销售成为机构看好泡泡玛特的关键词。而据港交所网站披露的泡泡玛特聆讯后资料集显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2019年的零售价值(市场份额为8.5%)及2017-2019年的收益增长计,泡泡玛特是中国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

如今泡泡玛特在资本市场为何“不香了”?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泡泡玛特上市前的估值被抬得过高,如今市值蒸发、股价下跌,是资本市场理性的价值回归,所以股价会不断被修正到合理区间。而泡泡玛特盲盒所代表的新生代消费文化迭代更新速度快,如果泡泡玛特无法不断加强IP基础,只是坐吃山空、竭泽而渔,那么未来还是不能有很好的成长前景。

 后劲不足

 业绩增速放缓、股价腰斩背后是泡泡玛特盈利能力与竞争力双双下滑的基本面。

一方面,泡泡玛特对于盲盒头部IP的依赖或成为其业务发展的“拦路虎”。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共运营93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5个独家IP及56个非独家IP。而2020年泡泡玛特仅有三款IP营收占比超10%,即Molly、Dimoo和PUCKY。

在三大IP中又有两款IP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数据显示,Molly和PUCKY 2020年营收分别为3.56亿元和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1.9%和4.76%。与此同时,泡泡玛特新增自有IP SKULLPANDA营收仅为0.39亿元,营收占比较低,有待进一步发力。

另一方面,盲盒行业玩家增多,泡泡玛特的IP运营面临挑战。不久前,《乡村爱情》盲盒在淘宝的优酷模玩旗舰店正式上架,上线6小时官方便宣布首批预售盲盒售罄;拥有罗小黑、樱桃小丸子等知名IP授权的52Toys、注重人设互动的十二栋文化,以及名创优品旗下潮玩独立品牌TOPTOY等竞争对手,都在与泡泡玛特抢食市场。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9年泡泡玛特等中国潮流玩具零售品牌TOP5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8.5%、7.7%、3.3%、1.7%及1.6%。可见,第二名的市场份额与泡泡玛特差距并不大,这意味着,占据首位的泡泡玛特并非一家独大。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盲盒是泡泡玛特最主要的产品,而从商业模式来看,泡泡玛特最为人知的“IP+盲盒”几乎无门槛,可复制性较高。近年来,盲盒玩法也在加速进入文创、玩具、食品、化妆品、小家电等各行业零售环节。

在内生动力不足、外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泡泡玛特盲盒类产品的质量争议、售后维权难等问题也引起市场的关注。目前仅黑猫投诉一个平台,搜索“盲盒”关键词,相关投诉量就已超3500条。此内容包括产品瑕疵、拒绝退换等一系列问题。

在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看来,产品质量被质疑、依赖头部IP以及盲盒市场竞争白热化,成为摆在泡泡玛特面前的三道“难题”。而伴随着“炒盲盒”热度的下降,不少人开始趋于冷静,对泡泡玛特业绩也造成了一定影响。未来,面对新玩家,泡泡玛特如何保持领先地位并扩大领先优势,是泡泡玛特需要思考的问题。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王晓

相关推荐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