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财经新闻中心 > 银行理财频道

独家专访市政协委员、华夏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民吉 数字货币重塑下的商业银行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孟凡霞 摄影记者:张笑嫣 网编:齐琳 2021-01-24

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运作将产生深远变革,当浪潮袭来,转型迫在眉睫,商业银行该如何抓住机遇,抢占赛道?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华夏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民吉接受北京商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数字货币将重塑当前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对发展数字经济和零售支付、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货币金融稳定都会起到重要作用。针对科技战略下一站布局,李民吉透露,将持续加大科技和人才投入,将数字科技战略作为全行第一战略。

张笑嫣/摄

科技投入占比营收超过3%

当前,商业银行面临转型发展、风险防控、盈利增长等多方面压力,伴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已成为银行业务的助推器。在上市银行此前业绩报告中,大中型银行均对金融科技多有着墨。

“在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高水平科技创新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技人才保障机制等方面,华夏银行是下了大功夫、大本钱的,不但将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视为立行之本,更是将金融科技战略确定为全行第一战略。”据李民吉介绍,目前科技投入已超过华夏银行营业收入的3%,且多年保持30%左右的增长。为加强组织与人才保障,华夏银行成立了数字化转型办公室,为全行赋能业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支撑。

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0》显示,2019年国内大中型上市银行平均科技投入占营收比例约为2%,平均科技人员占比约为4%。而华夏银行2019年度报告显示,该行当期信息科技投入26.56亿元,同比增长36.91%,对照该行同期营收发现,当期华夏银行信息科技投入占营收比例为3.13%。

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简单的业务线上化,而是需要在内部提升认知、通过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营造适合创新的“土壤”。李民吉直言,华夏银行已经设立金融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全行创新孵化项目,涉及刷脸付、医疗等领域;设立创新风险准备金,允许试错,鼓励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创新突破;设立金融科技创新积分,鼓励全行员工提出创新创意,并参与金融科技重点工程建设。

李民吉表示,“十四五”期间,华夏银行将持续推动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将数字科技战略作为全行第一战略,推动产业数字金融和消费数字金融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惠及民生。“今年,我们将持续加大科技和人才投入,释放数字科技效能,积极服务内循环,以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为重点,支持首都经济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数字货币的考验 

作为未来数字金融发展基石,数字货币试点工作正在陆续铺开。今年1月20日,继罗湖区、福田区之后,深圳龙华区启动了深圳第三轮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

根据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此前透露,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应采用“中央银行-商业机构”的双层运营模式,以账户松耦合的方式投放,并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在技术和业务架构上具有新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商业银行的科技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考验。

对于数字货币的态度,李民吉直言:“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各自数字钱包的研发保持技术中性,通过市场力量自主选择最优技术和技术标准,这非常考验商业银行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能力。

银行流动性管理亦可能面临挑战。有观点认为,法定数字货币可能会减少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或准备金。对此,李民吉也承认,银行存款与M0(流通中现金)之间的转化速度加快导致的一般存款稳定性降低,会对商业银行的经验管理带来考验。

重塑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与挑战一同而来的,是更大的发展机遇。

李民吉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对发展数字经济和零售支付、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货币金融稳定都会起到重要作用,也将为商业银行提高服务效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抓手。

例如,在打造开放场景、实现流量经营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打破应用层的隔离,整合各类第三方支付和场景应用,连接各行各业。而在提高金融普惠性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利用数字人民币可追溯的特点,通过流通中产生的数据,更加全面的了解企业的经营信息、管理信息以及企业所在供应链的信息,形成数字化的企业信用,缓解信息不对称,增强金融普惠性。

为此,李民吉透露,华夏银行首先要加快业务流程改造和信息系统升级,按照数字货币运行要求,重塑当前商业银行信息系统解决方案,重点加大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人才和资金的投入。同时,积极加强银政、银企合作,支持企业客户软硬件基础设施改造,构建和融入基于数字货币的生态圈,推进华夏银行开放银行建设和全面数字化转型。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