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要闻中心 > 政经频道

海南自贸港:新生之后,放手一搏【掘金大开放 探秘自贸区】先行样本之一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汤艺甜,王晨婷 网编:陶凤 2021-01-10

【编者按】在做深做实“两区”建设、推进北京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在北京自贸区全面落地的宝贵窗口期,北京商报特别策划一组系列报道,聚焦自贸区的启航与成长。通过实地调研,讲述海南、深圳与上海自贸区三个先行样本因地制宜的发展故事,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与制度创新。同时,聆听来自北京自贸区三大片区顶层设计者和亲历者的权威声音、来自区内企业的一线声音,搭建政策制定者与企业间的信息桥梁,为北京自贸区的远航出谋划策。

 

海口科技大道,雨污水管道改造工程已经开工一年有余。簇拥在黄泥道路、烂尾楼和平价超市中,四栋崭新的银灰色大楼——海口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经建造完毕,等待正式启用。一如已经画好了蓝图的海南,只待着墨。

蓝图之于海南并不陌生,从海南经济特区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省以来的30余年,期望与失望反复折磨着这个海岛,教训与经验积土成山。

事不过三,当自贸港的图纸全面铺开,没有谁比海南准备得更好了。

外来者、本地人

忙碌和悠闲就像海南的两张脸,在本地人和外来者身上交替出现,折射了海岛的本质,也寄托着自贸港的期许。

国科中心的四栋大楼并不孤独,因为有人比它们更期待正式启用的那一天,比如来自上海的创业者虞杰毅,他是目前这四栋楼里唯一的办公者。

海口国科中心。北京商报/摄

下午3点,虞杰毅还没来得及收拾资料,就着急出门谈项目了。他的工位前有一张图板,记录了他所在的教育科技公司与海口六所国际学校的合作项目。从每周一节的人工智能课程起步,游学路线、马术赛艇,他已不止一次畅想过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海口国科中心内部。北京商报/摄

不是所有人都是带着急切赶赴海南的,也有人只是为了被阳光和沙滩覆盖的远方。在此生活了五年的吉林大姐王慧(化名)已经如鱼得水。退休后一次偶然的旅行,让她爱上了这个与东北气候截然不同的海岛。不顾儿子的反对,王慧两年后再次来到海南,并最终独自买房定居。除了五年还未到手的房产证,一切都让她感到满足。

满足感就像居民楼里的老爸茶一样,是海南的留客法宝。骑着电动“摩的”穿行在晚高峰的海口市区时,本地人徐力(化名)就致力于劝说乘客留在这个晚风习习的海岛。

三亚海景。北京商报/摄

不过,同样是海南本地人,杨帆(化名)的想法却和虞杰毅一样,觉得这个岛的未来不止悠闲,毕竟做着公务员工作的她就忙得不像个本地人,加班到10点是常态,当有重大项目需要开会研讨时,更是需要好几天连轴转。

傍晚6点,在介绍政策、对接落地、络绎不绝的咨询和接待中,将客户带到农家乐用餐,对杨帆而言是难得的放松时光。

在海南,悠闲各有各的方式,但大多数人的忙碌都跟杨帆类似,被同一个词串联——“自贸港”。“我们也期待着等到40年后,能有幸成为自贸港的亲历者。”在海南工作了几年的闫路恺坦言。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北京商报/摄

这里是海南

2020年12月25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已经提请审议,史无前例。

2018年4月13日,“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一句话定下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基调。

杨帆负责的是洋浦国际经济开发区的招商工作。作为海南自贸港的11个园区之一,洋浦的优势可以用8个字概括: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大量机遇也由这8个字展开,比如加工增值30%进入内地免关税、允许在保税港区内建设经营性场所等。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在建项目。北京商报/摄

当然不只是洋浦,在整个海南,创新的机遇早就蕴藏在了各项政策中。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李宇飞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4·13”以来,海南已累计发布10批103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既有优化营商环境的尝试,在全国率先推行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制度;也有因地制宜的选择,如全国率先实施境外游艇入境关税保证保险制度,大幅降低境外游艇入境成本。

在各项制度和政策的红利之下,企业自然趋之若鹜,毕竟发展前景已经显而易见了。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洋浦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武川给出了一组数据:从2020年6月到11月之间,已经接待来访的企业超过2000家,已经签约落地了价值206亿元的26个项目。

三亚中央商务区规划展示墙。北京商报/摄

诸多项目当前,洋浦也早已不再是32年前的模样了。在海南建省设经济特区的1988年,洋浦开发成为建省之初海南扩大对外开放的头号工程。但当年,“七通一平”就需要100多亿元,而海南全年财政收入不过才4.2亿元。

如今,洋浦底气十足。杨帆坦言,现在每个想进洋浦保税港区的企业都需要经过财政局、税务局、环保局等多个部门的轮番考问,“地就那么多,园区肯定要优中选优”。

海口综合保税区也同样炙手可热。趁着午休的空档,海口综合保税区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必须符合自贸港的产业、无污染、每亩土地上每年创造的税收不低于200万元。这是我们三个硬性指标。不符合就免谈。”

海口保税区旧址。北京商报/摄

既然有挑选的底气,那么海南自然也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作为唯一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将在全岛全产业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曾解释称:“从改革的强度和力度来说,自贸港是自贸区的升级版。”

按照海南最新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海南将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封关运作是世界各自贸港的通行运作模式,即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境内关外”的模式进行监管。

“现在全国只有10家具有免税品经营牌照的公司,除了一家落户在三亚,其余都在这里,未来将作为免税公司的总部及仓储物流中心。以后全岛一线放开后,海南就会变成全国最大的‘海外仓’。对于跨境电商来说,租金、人力、成本上都有很大的优势。”海口综合保税区负责人坦言。

这或许也是虞杰毅即便单枪匹马也要先闯闯的原因,空白的市场加上高水平的开放,让在海南造梦更容易了。

“被嫌弃的”与“被期待的”

接踵而至的创业者、趋之若鹜的各类高精尖企业,这在过去的海南是不敢想的,毕竟“产业空心化”这个标签,海南已经贴了30年,与阳光沙滩海浪一道被外界记住的,是闯海热潮,是万通六君子,更是挥之不去的房地产泡沫。

海口高新区街景。北京商报/摄

在1988年驶向广东湛江的列车上,《请到天涯海角来》的歌声从一个车厢飘到另一个车厢,所有人的目的地只有一个——海南。那一年,海南独立建省,并成为全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在最特殊、最灵活、最优惠的政策下,“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经典一幕上演。

但纷至沓来的热钱砸晕了海南。到1992年,海南的房价从1500元/平方米迅速蹿升到5000元/平方米,1993年更是达到7500元/平方米的巅峰,而北京当时的均价约为2000元/平方米。

1993年,伴随着调控新政的出台,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全省1.3万家房地产公司倒闭了95%。潮水退去,哀鸿遍野,部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度高达60%。过度依赖房地产的经济也遭遇了釜底抽薪,1993年,海南GDP增速20.9%,1994年下滑至11.9%,到了1995年只有3.8%。

2009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启动,历史重演。海南省统计局年度公报显示,2009-2013年,海南全省房屋销售面积从560.34万平方米涨至1191.23万平方米。2017年,海南全省GDP为4462.54亿元,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053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6%。机遇来得快,管控也来得快,泡沫再次破裂。

当“第三次历史性重大机遇”降临时,不想再见到“天涯海角烂尾楼”的海南,开始痛定思痛。房地产调控与海南自由贸易港这个新词一道出炉,“4·13”讲话一周后,海南史上最严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全岛岛外客户以家庭为单位限购1套,岛外客户购房首付至少70%,全岛2018年3月30日所购新房取得不动产五年内限制转让,岛外客户在以往限购区购房需五年社保。

洋浦港。北京商报/摄

事实证明,海南的这次狠手是立竿见影的。2018年当年,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6.5%,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7.5%,销售金额同比下降23.2%。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看来,海南面临的发展条件和机遇已经今非昔比。海南有了新的定位、新的标准、新的要求。“海南有了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基于总体方案,就是重点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标准非常严苛。房地产和产业园区也都在建设中,但和抓住什么就发展不一样了。而且房地产不会是海南的支柱主导产业。”

的确,正如张建平所说,海南的产业发展已经开始全面开花。启迪之星孵化器在海南的首站选在了儋州,执行总经理陈煜坦言,“2018年前,儋州的企业主要是比较传统的农业、粗加工业,附加值特别低,创造的利润就更别说了。在自贸港消息出来之后,智能制造、跨境电商等领域的企业开始出现,越来越往高精尖领域发展”。

儋州启迪之星孵化器所在地。北京商报/摄

儋州启迪之星孵化器所在地。北京商报/摄

不只是儋州业态的转变,在海南的每块地盘,清晰的业态蓝图早已经画好。比如三亚认定了三大主导产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业、现代服务业;洋浦则规划了港航物流等四大主导产业;乐城则直接命名为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

全面开花,是当下海南产业发展的例证,不仅有陈子钰创办的海产品公司销往全国的鲍鱼海鲜粽,也有李行团队盘旋在山地上空的灌溉无人机,还有刷新了不少人认知的“医院超市”——博鳌超级医院。

李宇飞提供了一组数据:至2019年底,服务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左右,12个重点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非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重超过60%,基本摆脱了“房地产依赖症”。2020年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也一直保持和延续着平稳转型的向好趋势。 

“最后一次机会”

海南铆足了劲儿,似乎把“自贸港”三个字视为最后一次翻身契机,每寸土地都在拼命释放诱惑。但对于外界来说,诸多诱惑能否落实仍然是对海南各项政策的最大担忧。

对此,海南试图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一次不是玩虚的。2020年3月,艾尔建的一款青光眼导流管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准,成为国内首个使用境内真实世界数据的医疗器械产品。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宣传部长闫路恺的印象中,此前相关政策出来时,外界关注度很高,但企业普遍持观望态度,而在艾尔建的案例之后,乐城第二批临床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试点申报数量增长了292%。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北京商报/摄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北京商报/摄

也正是因为如此,闫路恺对乐城的吸引力信心满满,“吸引专家和病人最大的魅力,就是只有乐城可以用到全球最新的药品和器械”。而就在他接受采访的当天,全球18家知名药企CEO正在乐城开会,盯上的正是这里对漫长药监审查体系的突破。

在药企涌入乐城的同时,三亚海棠湾免税城也被游客挤满。疫情期间爆发的旅游和免税业,是三亚的王牌。2020年7月,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额度由每年每人3万元提高至10万元,消费潜力由此释放。海口海关数据显示,自新政实施以来至12月31日,免税品销售金额200亿元,几乎是上一年的2倍。

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北京商报/摄

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北京商报/摄

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北京商报/摄

根据李宇飞的说法,为加快政策红利落地实施,海南正在聚焦最关键、最核心政策的狠抓落实。比如,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两个15%优惠政策已落地实施;在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方面,进口原辅料、进口交通工具及游艇等两张“零关税”商品正面清单,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已陆续出台,其余“一负一正”两张进口商品零关税清单、放宽市场准入清单、鼓励类产业目录等一批关键政策正在加快落地。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北京商报/摄

天时地利人和让海南看起来潜力无限,至于挖掘潜力时要付出的努力,则不是光靠政策能做到的。

张建平认为,海南自贸港的瓶颈有二。一是基础设施尚无法满足建设自贸港的需要,二是产业基础较弱,其中就包括人才的积累和营商环境的短板。“营商环境涉及各个方面,包括硬件、软件,海南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完善营商环境,可以先从世界先进自贸港、国内成熟自贸区中吸收开放的经验。”

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已经刻在了每个园区的标语中。三亚投资促进局专门设立了后勤服务小组,主要工作就是为企业提供从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人才补贴申请、住房问题等一站式服务,“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让企业不跑一次’”。

作为儋州土生土长的渔家妹子,海产品牌海殿堂的创始人陈子钰感受最深刻的就是营商环境,“过去可能有很多办事难、办事门槛高这些问题,现在儋州已经可以做到一个窗口把所有业务办完,这是最实在的”。

人才从哪来

30年前,“十万人才过海峡”,30年后,人才仍然是这个海岛的渴望。在采访中,闫路恺特别希望能重点提到乐城对医生团队的欢迎,在他看来,医生背后有大量的流量,“我们提出了一个词——‘银丝经济’,就是欢迎退休的老医生到海南来继续发光发热”。

陈子钰也有自己的期待,希望政府能多引进一些电商方面的人才,她的朋友圈已经打出了招聘启事,她的海产品想要进一步走出去,还得靠电商。

三亚中央商务区。北京商报/摄

对于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三亚也有类似的想法。崖州湾科技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求贤若渴。“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面,的确还面临着几个问题,虽然这两年企业数量翻了两番,但规模相对来说还是较小,人才支撑还是不足,我们要招人的话,需要去内地找或者是在海口那边去挖一些人才过来。”三亚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三亚正在出台安居型人才保障用房,另外也有相关的租房补贴,前三年可以按照本科、硕士、博士,分别提供1500元、2000元、3000元的租房补贴。

对于人才问题,李宇飞回应称,海南制定了到2025年“百万人才进海南”的行动计划,目的是要大力吸引人才。2020年,海南共推出了6.5万个岗位面向全球招聘,已正式签约超过5万人。其中,高薪岗位签约率超过90%,外籍人才岗位签约率超过80%,三大主导产业签约2.9万人,有力支撑了海南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然,在海南的蓝图里,2025年不只有百万人才,还将有跨海高铁、全岛封关以及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共同组成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精髓。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认为,如果此次方案提出的一系列部署得到有效落实,海南自贸港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则中国开放程度将出现质的飞跃。

海口国科中心启用的日子越来越近,陈子钰刚刚在海南冬交会上展示了海产品,新一届的儋州马拉松已经开跑,嫦娥五号不久前在文昌发射场奔向月球。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者,都在日复一日的期待中为这幅蓝图一点点着色。

北京商报记者 汤艺甜 王晨婷

手记:海岛奇遇记

大概没有哪个高铁站会把地产中介的展销中心放在检票口旁边,也没有哪个出站口最醒目的标语是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海南做到了,前者是历史印象的明证,后者则是当下努力的方向。

带着点荒诞的认真,海南+自贸港的组合已经开始深入肌理了。

“建设自贸港,功成必有我”“减税增力度,发展加速度”“一天当三天用,为自贸港建设做贡献”……无论是在海口高新区颓败的矮墙上,还是在儋州主街边的路灯灯箱上,抑或是在乐城在建工地的围挡上,热情澎湃的标语随处可见,激发了本地人的斗志,也挑动着外来者的神经。

下午3点,在国科中心还没有正式启用的大楼里,只有一个工位被电脑和纸笔占据,创业者的急切摊开在来访者面前。虽然整栋大楼只有他孤身一人,但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当事人甘之如饴,“有水有电,没人打扰,其实挺好的”。

热火朝天的干劲从海口一路向南蔓延。在洋浦保税港区几乎没有一块空闲的土地,挖掘机、吊车轮番上阵,往前走过几百米就是蓝汪汪的海,尘土飞扬在咸湿的海风里,颇有纪录片里“中国速度”的感觉,就连本地人都感叹,“前两天过来这栋楼还是旧的,今天就已经装上玻璃光亮一新了”。

忙碌的不只是机器。晚上7点,洋浦经济开发区负责招商的总裁在开会间隙抽出10分钟接受了采访,负责安排会议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加班到10点是常态。

与乐城宣传部长的交流则在中午12点的食堂里,一边吃饭一边介绍情况的同时还接了两个微信电话,回了数十条消息,他坦言,真的是太忙了,管理局挂牌后已经开了五六十个研讨会了。而在三亚招商局的会议室,几乎是客流不断,负责产业招商的小组成员都能把政策和规则背得一字不差。

冰火两重天。当加班赶工已经成为招商人和创业者的常态时,居民楼里老爸茶的门店依然烟火气十足,上午8点的公交车仍然空空荡荡,傍晚在海边练嗓的老年组合只操心后天的合唱比赛,骑电动车的司机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劝说火急火燎的外地人留下来,留在海南。

海水的闲适,遇上火焰的急切,荒诞感便出来了。从科技城变成酒吧街的儋州商业街就是例证,当地人给的解释是,政府免房租的补助到期了。

不过,无论怎样,期待与等待是这个岛屿当下最大的主题。国科中心门口的路还没修好,乐城管理局依然在移动板房里办公,大家都在期待着更好的海南,期待着像深圳一样,成为自贸港40年时的亲历者、见证者。

海浪打底,椰风加持,洒上诚意满满的阳光,这是十年前初到海南时记下的图景。十年后,当“自贸港”三个字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时,这个热情的岛屿在这阵风的吹拂下,已经开始变了。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