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产业扶贫:从根子上拔穷根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钱瑜 王晓 网编:王巍 2020-12-15

扶贫济困聚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近年来,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其中,很多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投入到产业扶贫的洪流中去,育产业、抓培训、促就业,为全国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贡献了重要力量。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介绍,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产业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贫困县和贫困村的扶贫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据统计,全国贫困人口中有92%参与了产业扶贫,已脱贫人口中有72%得到产业扶贫的支持。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君乐宝旗帜乳业自建牧场集约产奶

打造“乡村作物,城市落户”扶贫产业链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说,让贫困户直接参与生产是重要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企业选好产业,统一技术、统一销售,贫困户做能做的事。

不少企业纷纷探索这类扶贫模式,让贫困户融入产业生态中。

时光倒回到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上海市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郁瑞芬接触到了浙江临安的小核桃,被它独有的味道和口感所打动,不过,他却看到堆成山的小核桃不知该卖给谁。勤劳、能干的种植户章南平种的小核桃品质很好,可由于技术落后,加上没有销路,他的小作坊正面临倒闭。

见其窘境,同样来自农村的郁瑞芬很有感触,一番思量后她决定与章南平合作,委托他收购当地农民的小核桃。但那时交通不便,运输成本特别高,从那里采购小核桃到上海去卖,基本不怎么挣钱,这让郁瑞芬险些打了退堂鼓。但每次去进货,看到章南平和他身后那一大群农民兄弟渴望的眼神,郁瑞芬就提醒自己:“我还要回来,我一定要帮助他们。”就这样,来伊份以微薄的利润一直扶持临安小核桃多年,不仅帮助种植户们解决了温饱问题,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迈进了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

2015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当标杆、作示范、走在全国前列”的扶贫工作新目标。“如何让先富起来的农民企业家,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富裕,就成了我的新方向。”郁瑞芬说。

通过与来伊份公司多次沟通、交流,章南平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再生产,不断提升品质,拓展产业价值。如今,章南平的企业已经是临安市农业龙头企业,并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实现持续增收。

据郁瑞芬介绍,近十年来,来伊份的产业链涉及全国25省近230家供应商,销售农副产品累计超过350亿元,其中14亿元来自贫困地区,带动3万多贫困人口就业。

北京商报

利益联结模式让贫困户增收

汪三贵说,资产收益模式也是增强产业扶贫带动作用的重要模式。贫困户通过自有土地、林地、宅基地和扶贫资金、贷款等量化入股,获得固定或浮动分红。

一些企业在这种模式上开展了有益探索,通过结成利益共同体,让贫困户对扶贫产业更亲更近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北企业,成立25年来,君乐宝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优势,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支持政策,把项目建设和农民脱贫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项目带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助力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

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魏立华介绍,君乐宝采用“扶贫资金入股、政府运作、企业租赁、集体受益、个人分红”的利益联结模式,在邢台市威县、张家口察北管理区、石家庄行唐、灵寿等地,因地制宜地以产业扶贫及项目扶贫等形式助力精准扶贫,建设4个乳品工厂、7个牧场、4万余亩标准化饲草种植基地,直接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增加近4000个就业岗位,其中直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000余人,年收入增加4万-5万元/人,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物流、餐饮、住宿、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以君乐宝设计援建的大夫庄肉牛养殖场项目为例,该项目始建于2017年7月,当年11月建成投产,项目总占地100亩,计划投资1000万元,已完成投资571万元。到2020年7月,牛场已出栏744头,每头牛平均净利4000元左右,累计收益达300万元。

牛场建设初期曾面临着缺少购买牛犊资金、缺少养殖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养殖环境不达标等棘手问题。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君乐宝请来专家多次现场指导,为牛场发展“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不仅免费赠送500头牛犊,还专门派遣专业人员入驻牛场提供养殖技术指导。

魏立华说,君乐宝还通过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等多种模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当地贫困户实现了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挣股金,稳定脱贫。

扶志、扶智托起扶贫产业

汪三贵说,就业带动是产业扶贫的另一种重要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让贫困户获得工资性收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业前提是做好岗前技能培训。

郁瑞芬说,“扶贫从来不是简单的给予,我们更重视对贫困山村农民的‘扶志、扶技、扶资源’,让农民兄弟用自己的双手,托起勤劳致富的尊严,才是真正的精准脱贫”。

2017年,由郁瑞芬倡导发起,来伊份出资998万元成立了来伊份公益基金会。2018年,基金会对全国贫困地区生产人员进行种植养殖等技术培训,累计覆盖新疆、云南等20多个区县,培训总时长约230余课时,累计培训贫困群众1200名。

通过发展产业来扶贫,来伊份不仅为当地培育了众多有创新理念的高素质人才,还帮助他们充分就业和创业、构建发展体系。近年来,来伊份每年都会组织贫困地区致富带头人,去世界各地学习考察,让他们与行业专家、学者进行深度交流。来伊份扶持合作的180多家农产品工厂,其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同行先列,有近50家已经成为当地农业龙头企业。

产业培训,让“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更紧密。荷兰皇家菲仕兰发起“爱心月嫂”项目,从2016年开展至今已将1200多名贫困地区的妇女培训成为专业的月嫂和育儿嫂,并实现100%安置就业,上岗月收入4500-8000元,是其之前收入的3倍左右。

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是地区从根本上脱贫的决定力量。今年5月长沙市澳优公益慈善基金会向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现金300万元,用于弘慧平江公益项目,其中100万元用于平江县思村中学校园环境改善。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共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41.4万人,已带动约406万名贫困人口脱贫。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王晓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