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京津冀频道

“硬件+软件”双轮驱动 朝阳区全面提升社区防空防灾应急能力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方彬楠 摄影记者:方彬楠 网编:肖玮 2020-10-27

北京商报讯(记者 方彬楠)10月27日,记者从朝阳区获悉,“十三五”期间,根据北京市人防办部署,朝阳区人防办全面推进“社区人防建设”工作,采取“硬件+软件”双轮驱动工作模式,完成了26个街道(地区)301个社区人防建设,建设社区覆盖率达到60%,通过规划设置人防疏散标识、绘制人防疏散图、设置人防应急亭、开展居民防空防灾教育培训、组训人防志愿者队伍等一系列建设内容,有效提升了社区防空应急能力水平,提高了社区居民的防空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来源:现场拍摄

现如今,走进朝阳区平房、安贞、朝外、三里屯、高碑店、双井、太阳宫、麦子店、小关等26个街乡的下辖社区,在小区交叉路口及通往人防掩蔽设施的道路节点上,都能看到明亮醒目的橙红色人防疏散引导标识,每个疏散引导牌的箭头都为居民指明了身边最近的人防掩蔽场所,这些指示牌与人防工程入口标识牌相呼应,小区广场、公共区域也安装了疏散公示栏张贴人防疏散图。“这些标志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想不熟悉人防工程线路都难。”一位居民笑着说道。

“设置防空防灾疏散标识,提升社区防空防灾疏散应急能力,是我们进行‘社区人防建设’的落脚点,这些不仅仅是居民紧急避险的导向牌,还是防空防灾知识的‘宣传牌’,也有利于加强平时维护管理,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共同促进人防工程的维护管理和使用,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朝阳区人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朝阳区共在26个街乡301个社区安装人防应急疏散标识603个,绘制人防疏散图145份,安装人防疏散公示栏145个。

社区防空防灾应急救援亭是集预警、紧急救援、人防宣教、便民服务于一身的防空和防灾减灾综合体,当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发生时,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并为市民提供救援救助服务。

据统计,截至目前,朝阳区已为202个社区配备了防空防灾应急亭,为281个社区安放室内人防应急柜。应急装置内设有19种50余件救援物品,配有专人管理,在紧急情况下可第一时间启用。“今年的汛期、疫情防控期间,这些应急物资在社区工作中发挥了应急作用,凸显出了配置应急物资的必要性。”上述朝阳区人防办负责人表示。

硬件设备配置齐全,还要让其物尽所用。为了让居民更好的熟知人防疏散标识和应急设备的使用,“十三五”时期,朝阳区人防办联合各社区利用防空警报试鸣、“3.1国际民防日”等主题日,组社区居民开展了14场疏散演练宣传活动,170场人防“进社区”培训活动,招募了“人防安全家庭”1915户。

“我们希望通过各类人防演练教育活动,接连不断向居民传递科学应急避难方法,大活动与小活动结合、日常培训和节日节点结合,织密应急宣传网络,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该负责人表示。

“十三五”期间,朝阳区人防办以防空防灾硬件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应急物资储备为保障,以社区人防志愿者队伍能力培训和居民自救互救能力提升为根本,全方位提升社区防空防灾安全系数。

根据计划,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朝阳区人防办将继续推进“社区人防建设”任务,对剩下的270余个社区力争实现全覆盖,落实“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基本要求,让大家知晓灾难发生时的逃生避险路径和科学方法,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应急避难能力。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