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 天津德利得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恽绵:

物流企业自己要有供应链技术

出处:北京商报 网编:段跃 2020-10-25

北京商报》:身处在物流行业,疫情期间您有何亲身感受?

恽绵:在疫情初期,物流环境和物流操作上都遇到了困境,包括封路、航班减少、各个地区进行隔离限行等,员工也较难复工。其次,物流企业付款周期变长。我们公司在1-8月,付款周期在一部分区域从106天延长至163天,账期增长50%,应收账款增长超30%。现金流断流,而运营操作方面花费的成本比过去高,所以成本大幅增加。因此,在那个时候,物流企业均在思考如何回收资金、降低成本、保住员工,想出各种面对疫情、法律、市场风险的措施。

值得欣慰的是,政府在物流领域的对应措施非常及时,出台了上百项政策,例如减免社保、高速公路免费、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政策等,实在地降低了物流企业的成本,又补充了现金流,达成了很好的效果。

到了10月,我们能看到当前行业状况已经大幅恢复。只要经济恢复了,物流也会恢复。长假期间人们的消费、旅游热情高涨,各地的限制措施也没有那么多了,在这个时期,人们信心的恢复非常重要。

其次,政府相关部门正在解决物流行业的营商环境,包括政策和管理问题,这都是非常好的。物流行业承担着重要的就业作用,疫情期间,很多物流公司努力不裁员,大家在集体降薪等情形下共渡难关。

《北京商报》:您认为疫情让物流行业的哪些环节发生了明显变化?

恽绵:这次疫情对物流影响非常大,包括市场和客户方面。对于制造业客户而言,由于封闭措施造成供应链断裂,有的零部件无法运输进来,以至于无法生产产品,对制造业来说造成了很大的生产困难。而物流企业在这样的情形下服务几乎停滞。

在商贸领域,由于线上消费激增,电子商务快速拉动了快递、即时物流的增长。因此,对于快递、快运业务,企业能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对于部分专业物流企业来说,市场的大幅变化造成了较多困难。所以物流行业本身适应市场的能力,也在这次疫情中显现出来。

《北京商报》:物流企业该如何适应这样的变化?

恽绵:在过去,物流企业跟着客户走,客户要降低成本、布局全国网络、供应链一体化,物流企业就会相继完成,但现在看来,物流企业在疫情中发挥了比客户预期中更高的作用。

从客户角度看,疫情供应链风险很大,降本增效是客户做供应链的基本策略,所以物流企业会想办法扩规模、降成本,但通过此次疫情大家发现,当以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时,供应链就比较单一和脆弱,一旦某个供应商的某个园区被封闭,客户的生产将无法进行。所以客户需求会从低成本、效率化向柔性化、高安全发展。因此,物流企业将开始进入供应链优化中,和客户共同研究业务。

比如2018年,我们为客户提供CT机设备运输至医院的服务。由于设备需要上楼安装,所以医院会寻找相关企业进行服务。然而一旦出现搬运不慎,就会发生摔落事故。于是我们提出了“运输和就位一体化”的服务,西门子的工程师会与我们一起安装,从而提高客户的效率。

在2018年下半年,我们进行员工培训。2019年12月,我们共有14个安装技术员通过了西门子设备安装考核,能持证上岗。疫情期间,由于隔离原因,工程师无法安装,所以我们的技术员在各个医院发挥了作用。物流行业和客户之间会从甲乙方的合同关系,上升为供应链合作的关系。

同时,物流企业自己要有供应链技术、不断创新的机制。我们有一款减震气囊,它能代替减震汽车降低成本,又能大幅降低客户精密仪器的破损。信息技术并不是越高端越好,而是越适合自己越好。

《北京商报》:您如何看待当前智能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普及率?

恽绵:智能技术目前在国内还不太成熟,像自动化立体仓库技术已经实操十多年,模式非常成熟,而现在像机器人分拣等在近几年才开始做,普及率不广,能用在电商物流领域,主要是电商包裹较小,重量相似,所以容易标准化。而企业客户的服务很多是个性化的,因此这类技术的应用场景还不全。我认为未来智能技术有较大发展空间,不过我们需要先走向装卸机械化,再走向智能化。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