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商业新闻中心 > 电商频道

奔赴东海:稀有品类在港口走货 海鲜市场又热闹起来了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刘卓澜,何倩 摄影记者:刘卓澜,何倩 网编:赵述评 2020-09-23

 

东海开海,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赶海人。

受访企业提供

从本月开始,北纬35度以北,东海进入全面开海时期。一批赶海人开始披星戴月,他们或许是与东海朝夕相处的渔人,或许是将海鲜运送者各大农贸市场的承运者,亦或是时时进行海鲜质量检测的品质把关人。开海、捕捞、检验、上架、销售……环环相扣,不同链路上的赶海人守着自己的岗位,只为确保一口海鲜的原滋原味。

当然,他们也是对海鲜市场变化最为敏感的一群人。上半年进入下半年,他们目睹了海鲜的出口转内销,见证了电商上喷涌的消费诉求,感知到海鲜市场的提速回暖。

疫情倒逼企业转内销    海鲜价格普遍降低

——闽南海域渔民王先生

“受疫情影响,捕捞上来的海鲜,不得以从出口转向内销。”

国际疫情的蔓延,出口业务随之暂停。疫情下,先生所属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均无法进行,而且办理手续繁琐,所以捕捞上来的鱼都悉数销售给了国内的罐头厂家,多为广东商家。捕捞上来的一些名贵稀少品众的种类,船靠岸时就会直接销售,不少饭店、散客都会在港口购买。

“就算是抢手的稀少品种,今年的售价也发生了波动。”活海鲜销售时,之前捕捞回来的一些稀少品种的海鲜都会被中高端酒店买走,价格自然会高一些。但是今年受疫情影响,饭店、海鲜都是“重灾区”,加上海鲜类产品问题频出,消费者在这一方面的消费相对谨慎,海鲜价格自然也降低。

此外,在零售业务中,为了保证海鲜存活,从捕捞到运送至销售点的这个过程中,整体成本较高,无形之中也会降低利润。所以,目前消费者在零售点所买到的生鲜产品多为国内养殖场提供的,而非出海捕捞的生鲜。

海鲜养殖以散户居多   企业渴求做大2C业务

——京东生鲜海鲜水产负责人李晓飞

今年整个海鲜水产,半成品和深加工的产品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原料型产品。”

从数据来看,半成品等消费占比达到30%,但增速是原料型产品的2-3倍。一方面是消费者对于便捷烹饪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其二是半成品等产品的口味越来越好,很多产品经过简单的加热,甚至能达到餐馆、酒店的还原度。所以我们会与企业沟通,建议他们多把原料型的产品做成三去的加工产品。

我们一般会根据平台的大数据去观察消费者购买海鲜的需求,例如偏爱多少克重的产品,是喜欢去鳃去鳞去内脏的产品,还是圆条冷冻的产品等等。我们会把这些数据给到供应链体系,指导他们在产品开发时有的放矢地做工作。

在疫情影响下,海鲜产业在今年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许多做2B生意的海鲜企业正在渴望把C端做大,实现消费者的渗透,增强客户黏性。其次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性和标准化的要求上升。为了打消消费者购买海鲜的顾虑,目前我们在库销售的海鲜产品是做到100%的核酸检测,在生产端也进行了一次把关。

同时,我们也在采取新的合作模式,来解决海鲜体内的药物残留等问题。其实,养殖端目前还比较缺乏大规模的养殖体系,国内海鲜养殖还是散户居多,上游企业也会收这些海鲜。我们已经和很多企业联动,一起做一个散养池,将收来的鱼放置一段时间,减少药物的残留,平均15-40天就可以打捞上来进行加工处理。

线上销量同比增1.6   实现产品规格差异化

——翔泰渔业内销负责人副总经理陈胜华

“对于我们来说,海鲜销售情况总体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

从7月份开始,市场逐渐恢复。虽然像三文鱼、进口虾等事件对销售有一定影响,但主要影响国外出口,国内销售已经呈现20%的增长,不过还是赶不上去年同期。到了9月份,国产虾已经供不应求。无论是活鲜、冰鲜等产品,为了让消费者放心,我们都会进行核酸检测。

今年,海鲜销售渠道的比重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电商有望成为走量的主渠道。我们线上销售同比增速达到160%,线下销售同比下滑20%,而内外销占比是30%和70%。为了迎合线上消费的需求,我们推出了很多半成品。

其实,对于不同渠道,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在产品规格等方面进行差异化加工。例如金昌鱼,华东华南市场会以300g、400g、500g为主,商超会以200g、300g为主,北方市场以600g、700g、800g为主。此外,加工方式也会多样化,包括真空包装、散冰包装、使用干冰等。今年由于线上销售增速非常快,我们做了很多半成品,比如罗非鱼就推出了酸菜鱼和烤鱼等产品。

北京商报记者  赵述评  何倩  刘卓澜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