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要闻中心 > 政经频道

现场遴选城市管廊、车联网等5大应用场景 63家国企发布最新技术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 王晨婷 网编:陶凤 2020-09-21

北京商报记者王晨婷/摄

9月21日,2020北京市国资委系统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场景推介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推介会以“智新创发展·共筑新局面”为主题,中央企业、中关村企业、市管企业共计63家企业参加。

据悉,本次推介会特别设置了新应用场景发布环节,现场遴选了城市管廊、车联网、园区物流等5项带动效用强、落地实施效果好的应用场景。

垃圾填埋场变身环球主题公园

围绕创新驱动主题,展会上诸多企业集中亮相了最新的技术、产品、新应用场景。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建工集团的沙盘前,一套模块化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吸引了很多参观者。前不久,该企业研究的《建筑垃圾模块化处理工艺及设备研究》科技成果通过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模块化设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是我们城市固废综合利用解决方案的模型沙盘。”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市场部副经理周方远告诉记者。如建工的非正式垃圾填埋场资源化处置服务,为区域进一步土地资源开发打下良好基础。“副中心的环球主题公园之前就是一个非正式垃圾填埋场,由于地基不足以建设工程,所以我们就先入场进行整治。将原本的杂填土、杂物等全部挖出来之后再分级分选,配比处理之后再回填。我们在16年开始施工,18年完工,是全国首例杂填土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

北京商报记者王晨婷/摄

此外,针对装修垃圾和建筑垃圾,建工也分别有专门的再生资源处理设施。通过资源利用,可以将垃圾转化为再生骨料,用以代替天然砂石。在深加工后,还能成为砖等,后端已应用于湿地公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之中。“目前,建工已有400多个工程用到再生材料,北京200多条道路建设用到再生道路材料。”周方远表示。

华夏银行则与世界银行合作设立“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融资创新项目”,提供超过100亿融资规模,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节能、可再生能源和大气污染治理项目。这些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超过100万吨,减少CO2排放超过252万吨。

北京商报记者王晨婷/摄

展会现场还展示了一辆小型扫路车。这是北京环卫最新研发推出的自动驾驶扫路机。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动驾驶扫路机集中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项技术,能够实现自动泊车、避障行车、自动装卸、定点停车等功能,能够连续作业5-6小时。此外还有s16纯电动无人扫地车,也能够实现大面积一次性无人清扫。”

“世界正处在一场极为深刻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中,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经贸摩擦加剧等因素影响,原有产业形态、生产方式将面临巨大冲击,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催生涌现。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市管企业高精尖产业发展步伐还应加快,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有待突破,创新合作机制还需持续深化,推动创新项目在京落地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贵林说。

5大应用场景吸睛

为更好反映企业如何通过创新思维推动技术、产品、应用场景的进步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场特别设置了企业展区,分为中央企业展区、市管企业展区、中关村企业展区,并特设了市管企业老字号展区,共有59家企业参展。

本次推介会还特别设置了新应用场景发布环节,现场遴选了城市管廊、车联网、园区物流等5项带动效用强、落地实施效果好的应用场景。

北京商报记者王晨婷/摄

如京投公司带来了智慧管廊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场景,将成为集纳更多新技术、新装备、新产业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运维专业化平台,让更多“高精尖”技术能够快速安全地保障看不见的“城市血脉”的健康。

地铁公司发布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环境改善研究与示范应用场景。北京地铁运营总工程师楚柏青介绍:“我们的三大应用场景,第一个主要是聚焦地铁空气质量,下一步将通过技术适应应用,降低站厅内粉尘浓度10%;第二个针对地铁声环境质量。利用已有的室内声学音质检测技术、建材型微粒吸声板等,未来站厅站台混响声时间不大于1.2秒、降低3-5db;此外,还包括快速回收制动能量、优化交流供电系统等。”

首钢滑雪大跳台智能化项目的发布则聚焦3d实景管控平台、智能人流管理、移动安防等新技术,围绕科技冬奥服务打造一流智慧场馆。

“市管企业作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骨干力量,在城市管理、智能交通、节能环保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为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应用创造了广阔的应用场景。中关村管委会将会同市国资委围绕重点领域,深入推进双方交流合作;以应用场景建设为抓手,推动开展全方位合作;持续推动合作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以需求为导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推动市管企业和中关村企业的合作对接,促进市管企业与民企融合创新发展。”中关村管委会党组副书记、主任翟立新表示。

11项合作协议助推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

签约仪式环节,国家电网、国电投、中国邮政、中石化、腾讯等央企、中关村企业将与市管企业签订11项合作协议,对于深化央地协同、强化市管企业与中关村企业合作、推动高精尖产业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孟韬介绍,本次大会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等领域达成了诸多共识,签约项目达10余个,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一步市管企业将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在思想观念上有新提升,深化合作上有新突破,工作落实上有新局面,凝聚起北京市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据悉,北京市国资委系统高度重视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全系统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创新机制,加强创新协同,推动项目落地,夯实创新基础,出台了支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的15条具体举措,设立北京创新投资公司及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建立科技创新与高精尖产业项目库,覆盖北京市全部十大高精尖产业领域。

同时,加强与高校院所、央企和中关村企业各类创新主体产学研合作,近五年来市管企业参与各类协同创新项目近千个,投入超过400亿元;市管企业共设立研发机构近500个,其中国家级79个,拥有各类研发人员7.6万人,获得各类科技奖项超过600项,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在9月10日召开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市国资委系统14家市管企业的28项科技成果获奖,占奖项总数的18.2%。

北京商报 记者 陶凤 王晨婷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