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网编:段跃 2020-08-26

2020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

如此关键的一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让企业落实社会责任多了“新战场”。应对扶贫攻坚出现的新情况,许多企业积极投入“战疫”,各司其职,各显神通。有的及时调整生产线,开足马力支援医疗物资生产;有的迅速打通物流网络,保证抗疫货品最快抵达一线;有的筹款捐物助力科研。这些行为举措不仅是与过往一脉相承的善举,更是与时俱进有所侧重的善行。

疫情后的“考场”则更加严峻,脱贫攻坚正进入紧锣密鼓的决战期。硬仗要一场接着一场打,疫情带来巨大挑战,脱贫任务艰巨而繁重,剩下的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可以想象的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将经历前所未有之大变革,无论是传统领域还是新经济,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微,每个主体都是社会生态链的一环,是休戚相关的责任共同体。

脱贫攻坚的成效决定着全面小康的质量和底色。在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过程中,确保稳定脱贫,关系脱贫整体质量,其中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政府做不到的市场做,市场不愿意做的社会做,社会做不好的再寻求政府帮助,在政府、企业、帮扶对象之间,产业扶贫应该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互动样本。通过这样的良性互动,实现农民致富、企业盈利、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共赢。正如美国学者戴维斯所说:因为整个社会条件的改善和进步,最终会给社会每一位成员、每一个企业法人带来好处。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脱贫攻坚战迎来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当前贫困的群体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陷入长期贫困状态,需要中国企业在此继续发挥独特的价值。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中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将在产业扶贫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深挖企业在产业扶贫上的智慧和力量,探索新时代产业化、市场化的“授渔”之举。从而真正赋能贫困地区,为贫困地区注入内生发展动力,进而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是区域经济的“发动机”,开对“药方”,才能对贫穷斩草除根。而产业扶贫的核心,就在于建立市场化的长效扶贫、脱贫机制,借由企业搭建的路桥,根据市场需求把产业化各个环节有机衔接,培育和强化贫困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这正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应有之义。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