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要闻中心 > 政经频道

【西街观察】高考作文里的时代关怀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肖涌刚 网编:陶凤 2020-07-10

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舆论C位,今年尤甚。全国11个考题,在不同层面与时代形成互文。某种程度上,答题者不仅仅是高考生,也是我们每一个人。

最直接的莫过于全国新高考一卷和全国高考二卷,它们的题目分别指向“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和全球抗疫合作,成为抗疫叙事的一部分。

“生于非典,考于新冠,天降大任,注定不凡。”网络流传的加油横幅,精准概括了这届考生与时代的关系。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时代的烙印在每一个人身上无比具象。对高考生而言,将近一个学期的网络教学,恢复高考以来的首次延期,还有南方多地高考当天的暴雨,宏大叙事和个体命运在考题中有了连接点。

在人生要面对的许许多多重大抉择中,高考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命运分岔口。我们往往视高考为成人礼,它是理解社会的开始。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变得无比具象。不论是全国二卷提到的“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还是北京卷引述北斗卫星组网提出“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抑或是天津卷的“中国面孔”,立意所在,包含着对人与社会、部分与系统之间关系的思考。

从这一角度出发,不难发现,除疫情之外,北京和江苏的作文题中还触及到了另一个时代命题:我们如何对待信息?疫情之下,互联网迅速扩张,不论老幼,都被收入其中。而北京考卷以“一条信息”为题,考察信息带来的巨大影响;江苏考题抛出的几乎就是“信息茧房”的传播学概念,“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关照时代,筛选信息,从这些命题发散开去,回归的是人文教育的初心:社会关怀和独立思辨。这其中,最生猛的代表莫过于上海卷的发问: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天命难违还是人定胜天?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不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答题者无法忽视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正如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意想不到”的转折令人目不暇接,疫情是其中一只黑天鹅。另一方面,放弃主观能动性,消极对待的姿态显然不可取。

在当前的语境下,这既是带着哲学思辨的人生命题,也是家国之问。前浪后浪,都裹挟在时代的洪流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在人类历史上闪耀着的,永远是那些找到结实舢板乘风破浪的答案。

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而自己能够选择、能够努力做好的事情,就是我们的确定性。

北京商报评论员 肖涌刚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