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首都演艺

中国评剧院:逆势按下快进键

出处:首都演艺周刊 作者:卢扬 郑蕊 网编:王巍 2020-04-15

为配合抗疫工作,北京演艺集团旗下的中国评剧院与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在除夕前便取消了105场演出,但线下演出的取消并不代表着各项工作也相继停止,中国评剧院反而在该时期按下了“快进键”,不仅作品的创作并未停歇,还联动线上线下尝试多种创新形式的活动。据中国评剧院院长侯红透露,此后剧院将在更多领域进行全方位探索,尝试将演出与其他形式融合,满足观众需求,并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评剧。

合力创作

自疫情发生以来,在北京演艺集团的倡导下,中国评剧院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歇,并早在大年初二便策划推出了“隔离不隔爱,评剧在身边”的主题线上活动,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公众号等官方自媒体以及其他多家网络媒体平台展开多种活动,让观众足不出户便欣赏到各式精彩作品。

以抗疫为主题背景的原创作品为例,中国评剧院在短时间内已先后创作了歌曲《天使·英雄》、戏歌《九州同心》《同心战“疫”》《防疫歌》、现代体诗《兄弟》、快板书《战“疫”必胜》等多部作品。与此同时,中国评剧院还制作并上线一批评剧经典唱段短视频,并推出中国评剧院春节线上演出季,精选《秦香莲》《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十余部优秀剧目。

多种形式活动相继上线的背后,则是中国评剧院统筹集结旗下多方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不仅剧院演员、编剧在第一时间便行动起来,迅速进入创作状态,同时视频剪辑、排版等工作也一环接一环地高效进行,从而保证相关活动的稳步实施。

侯红表示,创作不是单打独斗,自剧院针对实际情况明确此时应该做什么并部署工作安排后,剧院的工作人员便开始各司其职,如分头搜索资料,或与团队商谈作品,或是对视频、音频的制作进行讨论与修改,在保证时效性的情况下,实现多种形式活动的最终上线。

尽管因疫情的原因,人们只能通过隔空的方式进行交流,但这并未阻碍中国评剧院的脚步。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韩剑光表示,与此前均是当面研讨不同,此次的特殊情况是大家见不了面,尽管沟通过程并不如面对面那么顺利,但也要在保证作品质量的同时,更快地将作品创作出来,贡献出文艺工作者的一份力量。

C2020-04-16首都演艺周刊2版01s001

迅速调整

为了能够让剧院的工作高效实施,中国评剧院也迅速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机制,并以链条化的方式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应对这一突发情况并保证执行力,大年初二时,剧院便迅速组建了两支队伍,其一是策划团队,涵盖剧院的主创人员,负责寻找相关作品的落点与主题,规划作品的创作等;另外一支队伍则是执行团队,在策划团队完成作品的规划后,执行团队的演员便会进行拍摄,此后负责包装的后期人员再进行制作,通过链条化的工作模式完成所有环节。”侯红如是说。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为尽快把优质的活动视频奉献给观众,中国评剧院参与此次“隔离不隔爱,评剧在身边”活动的工作人员近30人,且均放弃了春节休息时间,全天候投入到工作中,经常会在深夜讨论创作构思、录制效果、创意形式等情况。特殊条件下的创作困难虽然不能避免,很多问题无法一次性解决,此时便需要将一个工作任务分解成不同环节进行,剧院的演职员通过不断地沟通,反复交流,完善创作机制,以保证作品的发布。

除此以外,中国评剧院知名编剧冯静表示,疫情期间国内不少院团均在创作战“疫”作品,大家的情感诉求较为相似,因此这也对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避免作品出现雷同的现象,并寻找到新的角度,同时更加精益求精。

持续探索

通过多种形式活动的上线,截至目前,中国评剧院已先后推出了数十条短视频作品和十余部优秀剧目进行展播,点击总量近百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评剧院日前还携手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22家戏曲院团利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网络平台”开展了“心在一起”全国地方戏曲展播月,该活动也是全国性地方戏曲首次通过互联网进行集体展播。这也意味着,疫情期间中国评剧院并未按下“暂停键”,反而是按下“快进键”,实现各项工作拓展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侯红表示,未来中国评剧院将会进行更多形式的探索,比如在线上线下联动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布局,“线下演出的主要受众为传统意义上的戏迷,而线上平台则能对接更多戏迷之外的受众,通过将评剧进行特殊包装,并跨界其他艺术形式,能够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推动评剧的进一步发展”。而此次中国评剧院在抖音官方账号上也发现,不少关注者均为年轻人,因此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能够让人们发现评剧实际离大家很近。

据悉,现阶段中国评剧院还在加紧进行今年的剧目创排,除了《蒲柳人家》《钟离剑》《目连之母》等作品正按照计划向前推进外,抗疫题材重点大戏的创作也受到业内外的较高关注,而该作品目前已多次召开主创会议,就选题、方向、主题等内容展开研讨,并已基本完成创作构想,编剧、导演正按照既定方向继续翔实内涵,开展艺术创作。

经过此次特殊时期,创作者们也已有了更深的感受。在冯静看来,“作为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仍要立足于百姓,反映百姓的情感诉求与内心感受,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留得住的”。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郑蕊

图片来源:官方网站、抖音截图

背景链接

感受评剧的独特艺术魅力

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公开资料显示,评剧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但最终以“评剧”之名闻名全国。评剧名称的由来,说法不尽统一。其中一个说法为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据了解,评剧是一种长期流行在民间的说唱艺术。评剧就是在莲花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后,东北民间歌舞“蹦蹦”传进关内,于是河北的莲花落艺人便迅速地吸收了这种艺术,开始演唱如《王二小赶脚》《王二姐思夫》《杨二舍化缘》《王大娘锯大缸》《丁香割肉》《安安送米》等一类剧目,深受当地的农民喜爱。这些艺人随后又由农村进入工业城市唐山,唐山的工人,特别是煤矿和钢铁工人成了这个剧种早期的热心观众及积极支持者。但是,它成为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则在辛亥革命前后。当时舞台上已有文明戏和话剧演出,它们都拥有自己的剧作者,同时,进步的民主思想已传播到了文艺圈子,这就促使评剧这个新兴的剧种也产生了第一代的剧作家成兆才等。

评剧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剧场推荐

国话先锋剧场 剧场界的“行业标兵”

国话先锋剧场坐落于东方广场建筑群落的东北角,是国家话剧院下属的剧院之一。剧场可容纳观众320名,是目前北京地区小剧场设施最完备、最先进的小剧场。剧场可以演出戏剧、现代舞、室内音乐会等,还可以承办各种报告、讲座、产品展示及发布会等。时尚气息浓郁,先锋性极强,是可以跨国交流的艺术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国话先锋剧场主动把握了当下戏剧消费者以年轻化的白领阶层为主的特点。首先在演出剧目的选择上坚持做到既考量戏剧的艺术品质同时又兼容市场的文化消费趋势的原则。并且在几年的销售经验中逐步积累剧场自己的会员机制,建立剧场在观众心目中的行业品牌形象。使观众建立了“想看当代时尚先锋戏剧、想看国际实验先锋戏剧就要到国话先锋剧场”的明确消费心理。自2011年10月起,通过建立微博、网站等新型宣传平台加强与观众的交流互动。

据了解,国话先锋剧场演出场次之多、销售业绩之高也是行业内的领军者。2009年全年演出(包括白天的儿童剧场次)共计332场,全年共演出剧目23个。演出收入150余万元。2010年全年演出共计273场,全年共演出剧目27个。演出收入120余万元。2011年全年演出共计269场,全年共演出剧目24个,演出收入170余万元。以上三年的演出上座率均在70%以上,

国话先锋剧场是孟京辉、田沁鑫等先锋戏剧人的固定演出地,《两只狗的生活意见》《隐婚男女》《豪猪式恋爱》《未完待续》《下班抓紧谈恋爱》《向上走向下走》等先锋剧目都曾在这里上演。

交通信息:乘坐公交106路、108路、110路、111路、116路、128路、684路东单路口北站下车。地铁1号线、5号线东单站下车。

蓬蒿剧场 场制合一的独特剧场

C2020-04-16首都演艺周刊2版01s004

蓬蒿剧场,又称蓬蒿人剧场,江湖人称蒿子杆剧场,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东棉花胡同35号,一个由民国四合院改造的黑匣子剧场并附设咖啡馆、图书馆、展览厅,也是中国内地第一家民间投资建设的非营利性独立剧场。“蓬蒿”的名字出自李白的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公开资料显示,蓬蒿剧场是北京第一家民间非营利性小剧场,在民国四合院基础上改建而成,可容纳100人观看演出。蓬蒿剧场是场制合一的剧场,同时具备制作、创作、出品的资格和功能。以戏剧创作、推动国内戏剧创作者及与国际联合制作戏剧,同时开展国内/国际讲座、沙龙、工作坊及论坛等活动的模式试图建立一个有机、生态型的剧场,更准确地说是具备独立精神的实践戏剧中心。

自2008年成立以来,蓬蒿剧场每年演出约300场,沙龙、文学朗读、工作坊及讲座等公益性文化活动100多场,合计演出及活动2000多场,每年策划及组织2-3个大规模的行业内的戏剧节及论坛。出品制作的保留剧目包括话剧《锣鼓巷的故事》、话剧《塞纳河少女的面模》、话剧《我是海鸥》、话剧《曹操到》、话剧《寻找剧作家》、话剧《灵魂厨房》、纪录戏剧《向雪松的故事》、悲闹剧《顾不上》、文学剧场《一双眼睛两条河》、实验戏剧《暮然回首》、纪录戏剧《日常_非常日常》、纪录戏剧《25.3km童话》等。

交通信息:乘坐公交104路、108路等北兵马司站下车。

剧空间剧场 佳作满满的新兴剧场

剧空间剧场是京城新兴的演出场所,剧场于2013年落成,位于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74号。剧场落成后即与北京华仁鼎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迦楼兰戏剧工作室签订了长期合作运营协议。传奇导演李欣磬曾携新作《大刑伺候》登陆剧空间舞台,此次演出成为剧空间隆重的处女秀,并成为该剧场长期驻场演出剧目。

据了解,迦楼兰戏剧工作室出品的舞台剧都将在剧空间上演,成为迦楼兰主场的剧空间,未来发展不可小觑。剧空间内可容纳390名观众,按票价分区就座。值得一提的是首排特设的情侣沙发卡座、6K超清3D投影大幕和怀旧主题咖啡厅等与众不同的设施。醇香的咖啡搭配舒适的沙发,更为情侣或友人聚会提供不同腔调的乐趣。如此独特的设计,在京城各剧场中独树一帜。

剧场不远就是西单和后海商业娱乐中心,无论你是小资青年还是文艺少年,剧空间都是离你最近的演出场所。剧场附近的餐饮店铺也广受吃货们的好评,其中剧空间渝香汇在各大点评网上名列前茅,真正做到逛街看戏两不误。同时,剧场地处地铁4号线新街口站附近,交通十分便利,剧场为观众提供了充足的停车位。

交通信息:乘坐公交22路、331路、508路等可以到达。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