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要闻中心 > 政经频道

不必囤粮!北京粮食供给充足、储备到位 不会出现粮价大涨局面

作者:刘瀚琳 网编:陶凤 2020-04-06

微信图片_20200406183210

4月6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王德奇明确,近期,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蔓延,部分国家禁止粮食出口,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严峻考验。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北京市粮食供给充足、储备到位,能够满足消费需求,市民不必集中采购和在家中囤积粮食,后期不会出现粮价大涨局面。

“一手粮源”掌控能力接近全市消费量70%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致使国际粮价上涨,带来国内关于粮价上涨的担忧。对此,王德奇表示,近三年来,北京市粮食进口数量不大,主要用于品种调剂。2019年实际进口粮食只有12万吨,国际市场粮食形势变化对北京粮食市场影响有限。

据了解,为保障粮源充足,当前北京市已建立了稳固的粮源基地。北京与黑龙江、吉林、河南、河北、山东等7个主产区,政府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不断巩固和拓展粮源供给渠道。北京首农食品集团在外埠建立了多处粮源基地,目前“一手粮源”的掌控能力接近全市消费量的70%。

在保障了粮源供给的基础上,粮食加工能力同样充足。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内骨干加工企业及时复工复产,增加产量和市场投放量,50%的米面可以在市内加工企业生产。北京周边地区加工企业较多,能够实现从原粮到成品粮的快速转化。除正常贸易渠道外,政府通过定向销售和公开竞价交易等方式投放储备原粮,保障了加工企业原料供应。

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北京市地方粮食储备相当于6个月市场供应量,轮换购销机制健全,在调节粮食市场供求和价格方面发挥了“压舱石”和“稳压器”的作用。若加上其他性质的粮食,北京辖区内粮食库存相当于10个月的市场供应量。

与此同时,疫情期间,成品粮储备量由15天增加到36天的市场供应量。再加上企业的商品库存,全市成品粮库存相当于48天的市场供应量。市、区两级政府都有粮食应急供给预案,全市共有800多个应急供应网点,配备了必要的应急运输、配送能力,能够确保应急状态下的粮食有效供给。

除保障北京全市粮食供应外,北京作为“北粮南运”的重要物流枢纽,粮食物流体系的不断健全也保障了京外省市粮食供应。据了解,当前粮食总供给大于粮食总消费,在北京落地的粮食中,除满足本市需求外,还有20%的粮食在京中转流入外省市。其中,小麦主要来自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稻谷主要来自东北三省。

“粮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粮食物流体系健全,粮食流通效率更高。加上首都的特殊地位,对全国各地的名特优产品吸收力较强,粮食品种更加丰富。 ”王德奇说。

预计不会出现粮价大涨局面

“目前从国家公布的2020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来看,国家公布的小麦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2元,保持了2019年的水平不变;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21元、127元和130元,基本与2019年持平。”王德奇表示,北京情况来看,2019年全市粮食价格指数低于全国平均0.9个百分点,连续多年粮价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市场监测情况来看,今年3月份,北京市大米批发均价为2.52元/斤,至月末价格同比降1.3%,大米零售均价为3.01元/斤,月末价格同比上涨3.38%;富强粉批发均价1.70元/斤,月末价格同比下降2.59%,富强粉零售均价2.06元/斤,月末价格同比上涨1.12%。

“从整体情况看,价格基本平稳。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保供稳价工作,预计后期不会出现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王德奇说,下一步,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将加强货源组织和调度,加强储备粮执法检查,确保首都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当前,从全球供应总量来看,亦不存在粮食短缺问题。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公开表示,2019—2020年度世界粮食供给量为34.7亿吨,总需求量为26.7亿吨,期末库存约8亿吨,库存消费比近30%。

四川等地粮食产量有望创新高

从国内来看,当前全国粮食产量、库存量等数据均现明显盈余。我国连年丰收,粮食产量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水平。其中,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消费量。

近期,北京之外的其他各省市,也相继将“米袋子”保供稳价列入政府工作重点,进一步保障地方粮食安全。4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数据显示,四川现有库存粮食近1000万吨,而每个月全省城乡合计口粮消费不到120万吨。对此,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当前库存口粮能够满足全省需求。综合研判,今年四川粮食产量将比去年增加2.5亿公斤,有望创近年新高。

对于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居全国第一的广东省而言,粮食生产储备量充足。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粮食经济研究员郑文慧公开表示,当前全省粮食储备可满足全省6个月正常市场需求。“今年的早稻新粮约3个月后就可以上市。”郑文慧认为,我国稻谷、小麦已连续多年产大于需,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充足的粮食库存为该省的粮食供应保障提供了强大后盾。

国内粮食供给关系总体宽松,除得益于粮食产量充足外,也一定程度缘于国民营养结构的转变。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新乡村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孙文华博士指出,当前随着国内居民食物结构发生改变,由原来倚重碳水化合物转向蛋白质等多远营养的补充,营养结构转变后,对粮食的需求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紧迫。

“目前我们国内存粮总量是没有问题的,现在还需做好粮食结构的调整,同时帮助种粮大户提高生产力,进一步在国外粮食进口量减少的情况下,增加各品类粮食的市场供应。”孙文华说。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刘瀚琳

网友评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