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商业 > 商业

北京商业 春分将至

出处:商业周刊 作者:王晓然 赵述评 郭诗卉 谢佳婷 刘卓澜 陈韵哲 郭缤璐 赵驰 何倩 网编:王巍 2020-03-18

在农历新年度过的50多天抗疫时光中,不觉惊蛰已过,春分欲至,我们就这样迎来了艰难的“一年之计”。无论夜幕降临,还是破晓光景,仍有一群隐形的“商业人”出没在百姓目不能及之处,拼尽全力。随着首都商业复工率超过90%,又有多少人知道,在保障人们生活运转如常的背后,商业企业,他们是否安好?他们有的苦撑磨难,也有的断缚破茧,更有的重回战场或逆势翻盘。他们又是如何化解消费隔离,在云端找到破解之钥的?

疫情之下的春节,我们分赴民生一线记录菜价,见证一辆辆载满各地蔬菜的货车驶进城区。战战兢兢的复工初期,我们举着话筒去寻找解读趋势的权威发声者,梳理企业前线传回的惊心动魄的数字。全面复工的今日,我们将50多天的记录碎片整理成一份全面的“北京商业战疫报告”。

这个过程中,在业内素有首都商业发展风向标之称、积淀了15年的“北京十大商业品牌评选”,其历年甄选出的优秀品牌企业,也正是在这场战“疫”中浴火而歌,于危机中析出商业智慧。我们将数十个品牌纳入这组报告,形成“北京商业战疫报告——北京十大商业品牌抗击疫情样本调查”。报告将分为商场篇、超市篇、物流篇、电商篇、餐饮篇、家居篇、老字号篇,共涉及七大业态,将企业以及全行业在抗击疫情过程中遇到的危机、转机、生机一一呈现。我们还将持续追访这些企业与行业,关注战“疫”转型进程中的变化与效果。

疫情来得猝不及防,早早布局云端的企业展现出超高的抗风险能力。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屡占先机的他们,这期间并未高设壁垒,反而是打开资源进行跨界协作。此刻,他们能意识到彼此是命运共同体,也彰显出可贵的大局观念与商业文明。

红利期退潮下的传统零售行业,则在疫情期间经历了一场被迫成长。被迫经历门店冷清,销量无几;被迫转型登陆社交媒体,品牌导购上阵直播,穿搭带货。此前的转型阵痛,或许还可以有一点拖延症,在今日突然成为生死攸关的冲锋。事实证明,当推动力足够强烈时,他们可以做到,并且效果超出预期。

在经济序列中,商业比较特殊,这是距离民生最近的领域,一招一式关乎饥寒饱暖,他们所做的努力值得被记录。他们今日的种种,也正在伏笔未来的发展道路。

未标题-6 拷贝

商场篇 加快转型 导购员上阵直播带货

愈加以店内体验为核心的商场与购物中心,成为此次疫情以来受影响较大的行业,隔离病毒的同时也不得不“隔离”了消费者。没有顾客上门,再大力度的促销推广也难有用武之地。摸索之中,商场瞄准线上平台,联手品牌专柜开启直播。专柜导购大胆打开手机镜头,开始穿搭带货。

未标题-1 拷贝

这也让大多购物中心、百货意识到线上布局对于线下实体的导流重要性。特殊时期,各个商家纷纷开展自救,通过线上商城、同城配送、社群营销、优惠促销等方式提升营业额,减少损失。这场防疫攻坚战在改变人们生活轨迹的同时,也无意中推动了无接触购物形式以及零售新业态的萌芽,让线上线下渠道更加紧密地结合。

伴随着疫情的稳定,新型业态率先表现出复苏迹象,街区式购物中心人也多了起来。

行业里有这样一种预判共识,疫情过后,一些新的业态即将崛起,购物中心乃至整个商业地产都会迎来一波大的变革。未来导购直播会常态化、规模化,通过直播手段能够吸引远端客流,打破空间、时间限制。在未来商业的建筑模式上,室内室外相融合的项目或成为消费者首选。

不过,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会长王永平认为,疫后并不会出现所谓的“颠覆性改变”和“报复性消费”。全国如此多的人被隔离在家,无法外出正常消费特别是聚会,这会让大家对于线下商业面对面社交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体悟。

北商研究院特约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疫情过后,会出现集中性消费现象,弥补疫情期间的需求,所以短期内会有消费需求的释放。

扫码阅读报告全文

家居篇 线上营销大战 蓄客疫后反弹

疫情期间,一场几乎吸引了全行业家居企业参与的线上营销大战,释放出家居行业加速新零售转型升级的信号。

由于消费者宅在家里不出门,卖场关门停业、品牌工厂停产、经销商陷入迷茫,以线下体验为主的家居行业无疑受到了冲击,但也推动了线上直播的火热。

未标题-2 拷贝

以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为首的家居卖场通过减免租金、提供金融贷款等措施,在帮助品牌商减轻压力的同时,借助直播平台的力量,携众多品牌线上开直播,向新零售化迈出一大步。仅居然之家就在一个月时间里开通60多个同城站,超过原计划全年开通的数量。红星美凯龙则通过超级星主播训练营,助力商场及导购快速解锁直播营销技能,掌握直播营销新模式。

在卖场的推动下,品牌厂商纷纷上线抖音、淘宝等平台,不仅原本在线下门店中等顾客上门的销售员摇身一变成为主播,连董事长、总裁、营销总监都亲自披挂上阵,或在家中、或在工厂、或在门店,与李佳琦、薇娅等当红主播同台竞技、施展才华、挥洒口才,带来家居营销方式的大变革。直播平台是品牌厂商大胆探索的新通路,也是争夺流量、比拼人气的阵地。

2月,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为3.85亿元,环比下降99.36%,同比下降99.19%。这场疫情被中国建材流通协会行业解读为典型“黑天鹅”事件,也随着“科学精准防疫、有序复工复产”的持续推动,步入恢复通道。

疫情是一场“危机”,“危”中蕴含着“机”。可以预见的是,疫情过后,家居直播不但不会降温,还可能成为常态。

扫码阅读报告全文

超市篇 稳价保供 “到家模式”逆势生长

2020年春节的消费市场,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节奏,超市作为紧扣民生主题的重要渠道,非但没有闭门谢客,而且调集资源连轴转力保生活必需品充足供应。在各地都在热议“高价大白菜”时,北京生鲜批发市场、知名连锁超市里的白菜,在我们大年初四的调查中就发现已回归“白菜价”。而这,只是超市行业疏通供应链、提早复工奋战一线的缩影。

未标题-3 拷贝

“不断供、不涨价”成为疫情期间超市企业对消费者的暖心承诺。在企业自己的摸索应对中也强化了一种以社区为单位的“到家模式”。

在餐饮、购物中心等业态纷纷停业之际,为了保障消费者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超市仍然奋战在商业战线上。在全力保供的背后,各大超市企业也遇到了不少难题。

对于超市而言,原本在春节期间“用工难”的现象一直存在。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外地务工人员返乡过年,回京后也要经历隔离期,在此期间各大超市人员紧缺现象更加凸显。面对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各大超市很多在岗员工都满负荷连轴转奋战在一线。

作为首都商业领域的优秀品牌,自疫情暴发以来,物美、超市发、家乐福、华冠等众多零售连锁超市分别拿出了自己的保供措施。其中,物美、超市发承诺口罩、消毒液、除菌液等商品不涨价,保供应。通过充分准备、与生产厂家合作等途径,全力保障货源充足。

可以看到的是,危机往往是加速行业发展的动力。在此次疫情当中,超市成为为数不多的保持业绩增长的业态,在此次疫情危机下,为了保障消费者日常所需,超市企业都在推出新的商业模式来更加直接、高效地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的服务。共享用工、到家服务站等新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

扫码阅读报告全文

物流篇 疫区“不打烊” 重压下全网复工

进入3月,打赢抗疫战初露曙光,物流业功不可没。自春节假日开始,湖北武汉疫区的物资运输生命线就持续着“不打烊”运营。全国乃至全球的救援物资、防护用品腾挪调配,都依赖于物流网络的高效运转。

未标题-4 拷贝

百城空巷,谈疫皆恐,只有快递小哥照旧疾驰在街头巷尾。复工返城隔离期长达半个月,分拣中心只得连轴忙碌;配送不能上门,社区门口成取货“中转站”,这都令配送效率大大降低。物流行业长期低利润的短板也集中浮现。

不过,这个行业也因“守护百姓美好生活”而赢得了国内公众点赞。在此时,又有一架架物流包机载着中国的防疫物资飞赴境外。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内快递企业反应迅速,第一时间深入一线,一批优秀的物流企业以己之力谱写了抗疫案例样本。自1月22日起,国内各大快递企业接连开通各地驰援武汉救援物资的“绿色通道”,纷纷免费承运紧急救助物资。甚至快递和快运网点也自发组织加入抗疫力量。

行业高速运转期间,快递小哥工作从未停止,继续背负一线配送任务。从年初开始,全国各小区的防疫措施开始加码,配送人员只能把包裹放入快递柜或者在小区门口打电话,等待消费者取货。使得快递员送件量明显减少,配送时效也受到一定影响。

随着快递业的全面复工,目前行业复工人数近300万人,复工率达到92.5%,日处理邮件快件稳定在1.6亿件以上,复产率超过80%,顺利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阶段性目标。截至3月中旬,除疫情集中的湖北地区以外,四通一达等中国主要快递公司,全国快递网点100%复工,每天处理的快递量超过去年同期,消费者购物通道逐渐通畅。

扫码阅读报告全文

餐饮篇 遭遇重创 “花样”自救

突然暴发的疫情给餐饮行业造成了意想不到的重创。餐饮企业损失了近九成的营业收入,同时承受着人力成本、房租等大量固定支出以及原辅料带来的巨大损失,现金流成为集体面临的最大问题。

未标题-5 拷贝

据中国饭店协会调研显示,疫情期间在餐企面临的最大困难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人力成本压力、营收大幅减少、门店租金压力。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餐饮行业报告》显示,行业平均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占餐企营收32.67%,行业平均原材料成本占营收的41.31%。调研显示流动资金能够撑到3个月以上的餐企寥寥无几,仅占比9%;现金流能够支撑1-2个月的餐企占比31%;27%的餐企表示已经无法继续支撑。

不过,进入3月以来,行业情况也开始发生好转。根据“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原则,餐饮企业按照外卖、团餐、堂食、包间等有序复工。一些低风险地区的餐饮堂食企业逐步在复工。

其中,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复工率近60%,要远高于平均值。目前行业复工比率较低。在未复市的原因中,政策不允许位居榜首,占比25%。其次是认为消费市场尚未恢复占比20%,安全责任大占比19%,缺乏足够的防护物资占比12%,复市审批难占比8%,食材供应不足占比5%。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展开自救,在逆势中发掘企业自身可发挥的优势,并从中发现新的商机。在此期间,北京的优秀品牌不忘在应对过程中反思行业发展模式,对疫情后的创新路径进行了大胆试验。

扫码阅读报告全文

电商篇 滞销到爆款 打通小微企业生命线

商品滞销、消费需求被抑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零售行业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从生产商、品牌商、供应商,到平台商家、线下零售门店等,零售业全产业链都面临着巨大压力,一些商家、厂商甚至走到了倒闭的边缘。

电商企业快速打通商流,解决商品滞销问题,逐渐盘活全产业链。多方努力之下,更多用户逐渐采取和接受线上购物,很多上下游企业也更加重视互联网渠道,甚至是全渠道布局。

回溯过去数月,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多个行业都是一次考验,对零售行业而言更是大考。触角伸到制造领域的电商企业,更有能力摸清行业规律。电商将带货能力极强的直播功能无偿开放给商家的同时,也及时把握住了这波商家进驻的浪潮。

面对生产迟缓、物流不畅等一系列问题,电商企业凭借智能供应链、数字化手段等一系列核心能力,从保障商品正常供应、稳定物价到高效的物流配送,再到重点防疫物资的输送,在保障整个社会的正常运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凸显了电商企业商业模式的价值所在。

以智能供应链和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基础设施,不仅成为电商抗疫作战的核心能力,也帮助大量企业跨越疫情阻隔,实现“逆生长”。电商企业凭借技术、供应链和物流打造出的新一代基础设施,未来也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引领并推动中国零售行业未来的发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扫码阅读报告全文

老字号篇 连锁店遇困 外卖微商城助攻

不停产、提前复工、按量生产、承诺不涨价、门店照常营业,这是北京老字号企业在疫情以来每天的营运常态。它们还顶着疫情的压力向一线医护工作者捐赠必需品。与电商、互联网企业相比,北京的老字号企业为“中小”企业,在战“疫”前线不退缩;与北京市民相伴百年的老字号,在疫情期间依然守在他们的身边。北京稻香村、吴裕泰、菜百等布局连锁零售网络的老字号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经营不打烊,给北京消费者带去便利。

面对困难,老字号企业必须思索转型升级的可能性。不少品牌频出新招,愈加注重发展线上销售渠道,加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无论是微商城、还是外卖平台逐渐成为老字号在疫情期间的核心销售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淘宝直播平台也成为老字号的新竞技场。主播与设计师上阵为线上消费者讲述品牌故事,推出特价商品。一场疫情,没有让北京老字号降收,而是化危为机,带来营销方式的升级变化。

扫码阅读报告全文

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然 赵述评 郭诗卉 谢佳婷 刘卓澜 陈韵哲 郭缤璐 赵驰 何倩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