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钱瑜 张君花)2月3日晚,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豆股份”)发布《关于变更经营范围并修改〈公司章程〉相关条款的公告》显示,为积极响应国家应对疫情防治所需,缓解部分医疗器械产品的供给紧缺压力,红豆股份经营范围新增“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
公告显示,截至目前,红豆股份尚未开展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口罩的生产业务,但将会在取得《江苏省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口罩应急生产使用备案批件》后,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红豆股份表示,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将服从政府统一调拨,不对外进行销售。上述业务主要为履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支持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努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并不以取得盈利为主要目的。
据了解,红豆股份已通过协调资源,将具备医药生产级别的10万级洁净厂房改造成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生产车间,确保安全防护等级保障生产环境。同时,红豆股份表示,此次经营变更预计量产后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产能约6万件/月件,涉及的销售收入约为1200万元/月。北京商报记者从红豆股份官方微博了解到,2月3日下午,红豆股份第一件一般防护服顺利下线。
纺织服装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医用卫生防预、储备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挑战性。而红豆股份在社会需求扩大以及政府统筹安排的背景下,进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生产,一定程度上对其品牌、品类的发展延伸奠定了基础。
此外,“红豆股份之前从事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制造加工、销售,这为其变更经营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奠定了一定的技术以及经验基础。”程伟雄称。
红豆股份称,此次经营变更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会对红豆股份本年度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就此次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面临的技术问题及其影响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对红豆股份进行了采访,但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发现,此次临危受命生产医用防护服,于红豆股份而言,并非首次。早在17年前,红豆股份就曾经为抗击“非典”紧急生产口罩。资料显示,红豆股份在2003年“非典”时期,将自有的服装生产线改造成医用口罩生产线,组织900名工人进行生产,口罩日产量达20余万只。
据了解,红豆股份隶属于红豆集团。红豆集团初创于1957年,产品从最初的针织内衣,发展到纺织服装、橡胶轮胎、红豆杉大健康、园区开发商业地产四大领域。集团旗下拥有红豆男装、红豆居家、红豆家纺、小红豆童装、红豆万花城等系列连锁品牌。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