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防疫不能松懈,经济不能停摆

出处:政经 作者:韩哲 网编:段跃 2020-02-03

当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斗争还在胶着。从中央到地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四十多年改革开放所积累的制度信用,力求一季度将疫情扑杀。

这是一场完全在社交媒体放大镜下更新的疫情,每一个个体的命运,每一个行动的细节,都被千万人乃至亿万人感同身受,这自然是一柄双刃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被放大,与此同时,焦虑和恐慌也在被放大。

毫无疑问,防控疫情,是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31个省市区都启动了一级响应,施用了很多非常规的措施。特别是,临近春运返程高峰,各地严防死守,下沉至社区、街道,将资源最大限度调动起来,阻止疫情扩散。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疫情压倒一切,但发展是硬道理。

毋庸讳言,过去一个月,疫情防控背后,是不菲的成本,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外部性日益外溢,成本将愈来愈高。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需要未雨绸缪,兜住民生,稳住增长,该出手时就出手。

过去一周,那些承受巨大损失的行业,其苦楚见诸于媒体,令人同情。可预见的是,整个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都承受着入不敷出的压力;另一方面,政府没有坐视,已经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帮扶受疫情影响的地区和企业,央行承诺流动性,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则确保融资顺畅。

由于防治疫情的需要,出门和聚集被约束,导致消费和服务不可避免地“断崖”。刚开始是餐饮、演出、影视、旅游、商场、交通等服务业遭受冲击,消费大幅收缩;继而,如果疫情持续,影响将扩散至制造业,从而使投资和出口也面临着挑战。

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隐忧,我们无法视而不见。这也是为什么,疫情防控还如火如荼,关于稳增长的讨论已经升温。因为这不是杞人之忧,而是火烧眉毛。

首先,合理引导预期,避免非理性的恐慌预期蔓延,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市场经济,从一定程度上是预期经济,预期具有自我实现的功能。在春运返程这个非常时期过去之后,湖北之外,各地需要摸索在防控的同时,继续发展经济,恢复市场信心。要有针对性地出台行业政策,帮助那些疫情的“重灾区”行业渡过难关。这些行业,识大体,顾大局,这个时候不能让其在市场上自生自灭。

其次,去年的经济增长来之不易,今年一季度又遭逢疫情“黑天鹅”,基本面的稳增长不能犹豫。货币政策需要提供充足流动性,降准和降息的时机已至。财政政策要提高赤字率,扩支出,稳基建。税费政策则更为迫切,连续两年4万亿的减税降费,虽然对政府而言实属不易,但面对今年这样的复杂局面,进一步的减税降费,才能让企业在疫情难关下尚有转圜空间。

最后,将改革进行到底。降低整个市场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更加友好的营商环境,对外开放更进一步,始终是我们应对包括疫情在内的各种困难考验的根本之道。

经济学最爱说一句话,最大的风险,就是不愿意冒任何风险。上上下下,对战疫情有共识,对稳增长有共识,就看怎么把这两个共识分配好权重,既不让防疫松懈,又不让经济停摆。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韩哲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