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头版

两会.三人行 为生命抢出黄金时间 政协委员这样支招院前急救

作者:郭秀娟 网编:齐琳 2020-01-12

1月12日,北京市市长陈吉宁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披露,2019年北京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统一指挥调度和规范服务,增加42个急救工作站,院前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95%。院前急救是城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我国急救医疗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如何缩短呼救反应时间,最大程度减少病人的“无治疗期”成为多位委员关注的焦点。北京商报两会.三人行栏目特邀三位市政协委员,为打通院前急救黄金3分钟支招。

急救

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引导标识须统一

缩短呼救反应时间,最大程度减少病人的“无治疗期”的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的首要之处。1月12日,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来自妇联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全科医疗科主任王以新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完善建设统一北京市卫生服务中心(站)引导标识标牌在公共场所放置,是做好院前急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以新表示,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2015年《北京市医院引导标志设置标准》,做好、做实、统一北京市卫生服务中心临街(或胡同)口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疗机构引导设置标准。

“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目前北京市卫生服务中心临街或者胡同口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疗机构缺乏统一引导标识标牌放置。这种情况下,一旦在某个区域中有突发心脏骤停病人情况发生,需要实施志愿急救、急呼120救护车、或急找最近距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寻找医生参加急救的时候,没有相关引导标识标牌放置,就缺少院前急救设施的一种方式。”

王以新建议,要完善建设统一北京市卫生服务中心(站)引导标识标牌放置,做好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保障体系之一。其中包括各大重要街道、商业、事业、企业;各交通枢纽、街道胡同口等,为实施急救心肺复苏(CPR)抢出宝贵“黄金4分钟”。

此外,加大、加强急救部门总调度能力。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衔接,打破急救中心和各大医院的信息壁垒,搭建院前院间急救资源的互联互通平台,实现急救资源的实时共享。同时,加大全民急救医疗知识的培训。

规划:加强急救人才职业队伍建设

除了明确统一标识,使得需要人群就近、便利急救外,来自教育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昌平区副区长吴彬提出,想要实现院前急救的可持续发展,急救人才职业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从2017年开始,北京市实施《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加大了院前急救统筹和工作力度,明确了院前医疗急救站点、急救服务统一规范和标准,创新了体制机制,院前急救工作有很大改善,2019年北京院前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95%。

尽管如此,吴彬调研发现,急救人才队伍建设依然是急救医疗服务的一个突出矛盾。“急救人才建设面临‘两高、两低’的问题。”吴彬指出,“两高”一是急救人员流动比例较高,仅有45%的急救人员从事院前急救工作超过五年;二是职称晋升压力高,有47%的急救人员认为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压力大。 “两低”一是工资待遇低、职业倦怠感明显,78%的急救人员因工资待遇低、工作强度大等原因考虑过离职;二是工作成就感较低,有60%的急救人员反映工作成就感不高。

吴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急救人才建设。第一,通过制定完善培训方案开展继续教育;建立院前、院内急救人才交流机制,将院前急救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培体系;在市属高等职业院校、中等卫生学校设置“院前急救”专业等方式加快我市院前急救工作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补充速度。

第二,增强院前急救人员职业认同感。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院前急救人员整体薪酬水平;改革职称晋升标准,增加中、高级职称数量,评定职称时更加侧重考评从业年限、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加强社会宣传,正确引导社会群体深入了解急救行业现状,为急救人员赢得一定程度的社会认可和尊重度等。第三,探索院前急救从业人员出路。完善院前急救人员退出机制,探索院前急救工作岗位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相关康复机构人员岗位转岗模式;对因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不再适合从事院前急救一线工作的人员,建立合理的分流机制。

立法:强制打开生命通道

“急救需要考虑服务半径的问题,例如对于心肺复苏猝死的病人来说,如果超过5分钟最佳抢救时间,再救回来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这就要求服务站点的服务范围能够满足抢救时间。就北京市而言,市区站点分布相对好一些,但郊区站点的分布可能还达不到居民现在的需求,改善院前急救现状,还需要完善服务站点布局。”来自医药卫生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主任王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事实上,北京市已经开始注重院前急救服务站点的建设。2019年,北京市政府加强院墙急救体系建设,增加42个急救工作站。2020年,将继续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力,优化布局30个急救工作站,院前急救呼叫满足率保持在95%以上。

急救工作站点服务范围合理化的同时,保障救护车通道顺畅是改善院前急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急救车是救命的通道,道路顺畅是为生命争夺时间。建议通过立法的方式,敦促行驶车辆给急救车让道。”王真说。北京商报记者郭秀娟

网友评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