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对外开放,止于至善

出处:政经 作者:韩哲 网编:王巍 2019-11-06

第二届进博会11月5日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5方面措施。他说,“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

对于开世界先河的进博会,中国承诺“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相较去年,本届进博会规模更大,响应更广。首先,美国参展企业展览面积居于首位,在中美贸易摩擦和“美国优先”的背景下用脚投票,显示出进博会的吸引力,是真金白银的。其次,法国总统马克龙应邀参加进博会,外媒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称“首获西方大国领导人站台”。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6月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主动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专门买外国的东西,就是要平衡贸易,解决国际上一些贸易逆差问题。这也将惠及中国百姓,他们需要更多国际上的优质产品”。

中国市场是开放、流动和互惠的。作为全球第二大的进口国,中国不仅欢迎各个国家来淘金,也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我们举办进博会,不仅仅是一来一往地做单买卖,也是推动自身和全球走向更加开放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对接。

无独有偶。此前一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5个成员国结束全部文本谈判以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这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东亚自贸区取得的重大突破。更早前,中国与新西兰完成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的开放之路,以2001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入世前,中国是以改革促开放,引进外国的产品、资金、技术和管理,表现为“器物”层面;入世后,中国是以开放促改革,通过国际规则和贸易协议倒逼国内产业结构和法律观念体系,表现为“机制”层面。

外部贸易和投资环境越是“逆风”,中国推动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初心越是不变。中国受益于入世红利,以开放倒逼改革,从来没想过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上。对外开放,检验着国内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比较优势,防止闭门造车和夜郎自大。

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具体的目标很多,比如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扩大开放服务业,缩减负面清单,允许更多领域外商独资,一视同仁等等。但如果从逻辑上讲,还是“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的外化,也就是建立友好型、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我们对外开放的质量,取决于市场营商环境的质量。

开放的中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自然不是一片坦途,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我们说出来的话都是要算数的。”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韩哲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