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典藏艺术频道

颛孙恩扬:藉由“四君子”题材把握文人画本质

作者:徐磊 网编:肖玮 2019-08-06

北京商报讯(记者 徐磊)8月3日,“郁离者何”——陈聿东师生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本次活动由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学研究所、北京商报·典藏周刊联合主办,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展,也是东方艺术系30多年教学成果的系统呈现,更是对南开大学百年校庆的献礼。

“郁离者何”是此次活动的主题,郁离,既是竹子的别称,也是文明的徵兆,在南开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举办这一活动可谓意义深远。此次活动特别邀请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陈聿东教授担纲学术主持,开创性地以展览和学术研讨两大形式聚焦艺术史重要议题,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学术研讨会以全新的视角切入,针对目前艺术领域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发起了“百题叩问”的倡议规划,力求引领学术探索的新风气,未来将收录集结出版,从更多维度、更深层次进行思考和审视。

艺术学博士颛孙恩扬现任教于北京建筑大学,他对“郁离者何”这一展览主题很认同,他认为这体现了对于传统美学和艺术创作的坚持,以及对中国画内在诗意特征的表达。“古人常讲一生写兰,半生画竹,四君子题材绘画可以说是最传统的题材,具有人格化、象征性、符号化和笔墨审美特征。在渐趋庸俗化和迷失中国文化个性的当代语境中,可以藉由传统四君子题材把握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的本质与笔墨特征。”

颛孙恩扬认为,“传统与创新的话题一直被业内热议,原因在于现当代语境下的中国文化面临的某种困境,当然也是重新估值的可能性与出路。以前特別在意传统与创新的价值问题,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中国艺术家面临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沒有答案的悖论,从艺术风格化、品鉴价值化等可能具有好坏新旧的鲜明性。但从艺术主体、艺术本体来讲,似乎并不重要。我觉得一切首先要从个人的感受与境界出发,艺术是表现内在意志与外在世界关系的问题。从创作角度而言,我目前最为关切的问题,首先是对心性的体认问题,其次就是材料语言的纯粹性。”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