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西城百年道观变文展中心

出处:政经 作者: 陶凤 肖涌刚 网编:尹文武 2019-07-12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肖涌刚)六大陈列展厅,囊括百余件展品,配备数字沙盘、手机AR、多点触摸屏等多媒体展示手段……7月11日,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在位于烟袋斜街的广福观内正式落成。始建于明代的道观,经过政府的腾退和重新修缮,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运营后,作为公共文化资源焕发出新活力。

作为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广福观地处大运河文化带和北京中轴线的交汇之地,与恭王府、宋庆龄故居等众多景点为邻,文化资源丰富。

历史上,广福观曾是总理全国道教机关“道录司”的所在地,但后来逐渐变为民居。2007年,西城区政府启动了烟袋斜街特色街建设工程。在什刹海街道的努力下,于2008年顺利完成了广福观内的住户腾退,开启了广福观的修复工作。在修缮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广福观内多组清代彩绘。2008年8月,广福观修复后首次开放。2011年,被认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自2017年开始,启动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的策划,经过两年多的筹备与建设,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正式亮相。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规模实施文物腾退的同时,西城区积极推进腾退后文物的合理使用,特别是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探索文物活化使用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例如,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的运营就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第三方运营单位,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的运营团队是一家长期从事博物馆行业策展、设计、布展的民间公益组织。这家名为“北京华翰文化遗产博物馆研究院”的第三方团队,目前已经在全国开展了180多家博物馆的运营。

上述运营团队经理张悦月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团队在运营过程中将更好地结合市场需求,根据什刹海地区的特点,充分发掘盘活周边漕运、王府、名人故居等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设计配套的讲座、展览活动,将文展中心打造成展示什刹海地区文化的特色窗口。

在北京打造全国文化中心的过程中,拥有众多文物资源的西城区扮演着重要角色。据介绍,在过去两年时间里,西城区计划实施的52处直管公房文物腾退项目已全部启动,提前超额完成计划目标,文物腾退成果显著,腾退比例91%。其中,京报馆(邵飘萍故居)、绍兴会馆等28处文物全部实现腾退。

西城区文旅局调研员贾文静提到,腾退之后,再进一步修缮和保护利用,实现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把承载北京文化基因的资源价值诠释出来,目前已经在进行制度方面的安排。

今年初,西城区出台了《北京市西城区关于促进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开放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的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中来,提出了使用文物资源的基本要求,规范了社会化项目申报渠道和决策程序,确定了区属文物资源社会化利用管理机制,建立了文物资源利用的保障体系,积极推动文物资源社会化工作。

去年西城区通过引入专业博物馆运营团队承担博物馆业务运行,实现了郭守敬纪念馆的社会化运营。4个月试运营期间,郭守敬纪念馆累计开放天数105天,观众总人数超过3.9万人次。同2014-2016年均值比较,4个月内的开放天数已超过这三年全年开放天数的1/3,观众人数超过全年参观人数的70%。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